- 索 引 号:QZ11100-3000-2024-00171
- 备注/文号:德政〔2024〕140号
- 发布机构:德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4-11-29
县人大常委会:
《德化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德化县中高端日用陶瓷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的通知》(德人大〔2024〕27号)已收悉,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研究部署,就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形成处理意见并抓好工作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筹谋划发展战略,推进系统集成改革”方面
(一)加快产业规划,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委托景德镇陶瓷大学编制《德化县陶瓷产业发展规划》,以打造全国日用瓷生产研发基地、出口基地为目标,立足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坚持数智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产品设计和创新水平为突破口,推动中高端日用瓷探索发展新瓷种、新器型、新装饰,不断创新产品品种与造型,培育壮大日用瓷生产企业,促进中高端日用瓷行业个性化、规模化发展。
(二)加强产业集聚,释放发展强劲潜能。一方面,持续发挥县陶瓷同业公会、职业经理人、电商协会等商协会作用,组织日用瓷企业赴景德镇、淄博、醴陵等陶瓷产区学习考察,对标找差,提升思想认识,鼓励企业学习台湾莺歌镇等企业做强一件产品思路,主动聚焦细分领域,打造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如同鑫陶瓷创立的十年来,实现从一厂到二厂到智慧制造产业园,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智能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到现在已逐步成为全球陶瓷领域的“一面旗帜”。另一方面,充分引导亿星、君瀚等软件商开发适合陶瓷产业的工业APP,目前,同鑫、五洲、宏顺发等日用瓷龙头企业已引入MES生产管理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建立完善的销售供应链管理体系,并鼓励日用瓷企业加强与瓷土、釉水、花纸等企业交流合作,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整体日用瓷行业竞争力。如顺美集团针对劳动者年龄偏大、素质低和数据分散等问题,应用了展会通APP、外贸通APP、车间管理APP等多个工业APP,效果立竿见影,产品研制周期降低35%,生产效率提升25%,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不良率降低15%。
(三)加紧标准制修订,增强产品竞争力。出台标准制修订等奖补政策,如对参与标准制修订、组建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标准贡献奖等标准化项目给予1—20万元不等的奖励。通过政策激励推动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交流、合作和研讨,充分调动日用瓷企业各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以来,已兑现上年度陶瓷企业标准化项目县级奖励资金9万元;指导陆升、华夏金刚等企业参与《陶瓷材料强度试验方法》《陶瓷行业职业经理人》《铜红釉瓷器》等多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和抖音直播协会、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制定《陶瓷茶器》《鎏金鎏银陶瓷茶具》2项团体标准。其中,《冲泡与品鉴用陶瓷茶具 第2部分:白茶茶具》《鎏银陶瓷茶具》等2项团体标准和《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循环利用评估导则》《传统雕塑瓷制作技艺》2项福建省地方标准获批发布。
(四)加码产业协作,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一方面,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近千企 一企一策促发展”“局长走基层”等系列活动,先后召开茶具、餐具、花盆、酒具等细分领域政企茶话会十余次,听取日用瓷企业在市场开拓、工业设计、恶意冒仿等需求和意见建议,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如今年4月份,组织县市场监管局、公安局、文旅局、新闻出版广电局、工商联等单位突击检查,在三班镇成功查获捣毁了一处生产盗版侵权产品窝点,有效震慑营销环节恶意行为。另一方面,持续探索建立“中高端日用陶瓷+”产业共融合作机制,促进中高端日用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美食、茶饮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中高端日用陶瓷产业链条。比如在茶壶的设计上,考虑到不同茶叶的冲泡特点,设计出了适合冲泡乌龙茶的扁圆形茶壶,其出水口流畅且断水利落,能够充分展现乌龙茶的香气和韵味。同时,茶壶的外观采用了德化传统陶瓷装饰技法,如浮雕、刻花等,将德化陶瓷的经典图案与茶文化元素相结合,使茶壶不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二、“紧盯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市场重点突破口”方面
(一)找准市场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立足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引导企业以提升产品设计和创新水平为突破口,聚焦不同消费者喜好,结合瓷器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功能多样化、设计多元化等为方向,大力推进日用瓷创意化设计,结合木材、金属、玻璃等材料推出复合材料产品,进一步促进日用瓷行业规模化发展。比如,大熊猫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憨态可掬的形象也成为标志性的中国符号。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建勇与陆升集团合作,设计开发出了一套中国风熊猫家宴餐具,萌态十足又高端素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二)突出科研合作,推动产品迈向高端。通过搭建政产学研合作渠道,大力开展中高端日用陶瓷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攻关,进一步推动中高端陶瓷产业链协同发展。比如引导德瓷生活联合德化县高科新材料陶瓷产业中试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蒋阳教授团队共同开展“微晶陶瓷电饭煲内胆项目”研究,产品已达到高耐热全瓷要求。目前该项目已经入选2024年度泉州市“揭榜挂帅”成果转化需求榜单并发榜。再比如组织鲁闽怡家、尚品陶瓷、华夏金刚等企业围绕中高端陶瓷领域的技术创新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其中,尚品陶瓷所申报的“高硬度耐磨日用陶瓷制备方法研究”拟获立项支持。
(三)引进专业人才,丰富产品类型品类。注重设计创新,连续举办8届“何朝宗杯”陶瓷工业设计大赛、12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2届德化世界陶瓷设计大会,今年启动“中国白·德化瓷”全国设计大师奖赛,引导广大日用瓷企业重视创新设计推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国际化。紧盯中高端日用陶瓷产业用工需求,坚持主动出击,通过开展“兴泉铁路”沿线招聘会、劳务协作等活动,吸引集聚更多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等急需紧缺高校毕业生来德创新就业。2024年以来我县新招引产业工人3066人、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986人。同时,发挥泉州工艺美院培养产业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举办陶瓷装饰工、陶瓷制釉技术、陶瓷AI技术等各类培训班54期,培训人数3819人,切实提升产业人才的创新思维和技艺水平。
(四)聚焦质量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加快省陶检中心能力建设,检验检测范围现有22项,通过前期调研、可行性分析等准备工作,后续将逐步扩大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包括重要产品及关键项目的检验能力,按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检验能力,力争陶瓷领域检测覆盖率达85%以上。目前已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和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通过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陶瓷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代表等参加活动,以现场座谈和实地参观等方式,搭建省陶检中心与企业的沟通桥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今年以来,共新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证企业41家证书41张。
三、“以茶具产业为基础,辐射带动中高端日用陶瓷市场发展”方面
(一)建设产业基地,打造集聚平台。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专项行动,引导企业退城入园,加快以兆丰瑞宝、正和、唐硕等餐具龙头企业带动餐具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在城东三期形成产业集聚效果,推动产业链升级优化,打造具有瓷都特色的中高端日用陶瓷餐具产业园区。同时,加快推进厦大科技转移转化泉州中心落户我县,用好厦大智能制造、新材料两个创新研究中心,建好景德镇陶瓷大学德化创新发展研究院,适时启动规划建设中国餐具城,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降低企业购买成本,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正是得益于产业集聚发展,我县先后被工信部、商务部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等9个国家级荣誉;今年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指出德化的陶瓷工艺区域品牌已成为福建的“金名片”之一。
(二)强化推广培育,扩大品牌影响维度。一是出台支持企业评定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品牌价值评价发布榜单上榜品牌以及支持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等市场监管领域20项惠企政策,充分调动企业打造、运用、推广中高端日用陶瓷品牌的积极性,今年已落实县本级惠企资金35.5万元。二是围绕茶具领域、餐具领域打造中高端日用陶瓷品牌,引导企业凝炼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组织陆升、五洲等6家陶瓷企业参加第33届中国厨师节博览会。在消毒餐具配送领域推广使用“德化窑”logo,目前已试点相关推广工作,在县域内推广带有“德化窑”logo的餐具1.5万套。推动德化陶瓷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区域商标品牌名单,县陶瓷同业公会商标品牌指导站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商标品牌指导站名单。三是强化跨部门协同保护,制定《强化陶瓷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暨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强化违法行为快速处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充分发挥县陶瓷行业诚信建设综合执法队作用,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格依法查处日用陶瓷商标、专利等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累计查办知识产权案件22件,其中专利案件7起,商标案件15起。
(三)创新宣传模式,推动产业走向世界。一是先后成立“飞阅德化”航拍工作室、“有山有水”短视频工作室、“中国白 德化瓷”影视工作室、“24小时”创意策划工作室、瓷都AI融媒工作室等工作室,重点打造“非遗德化”“遇见德化”“你好德化”“飞阅德化”“水水德化”等栏目、系列专栏,在移动端平台展示日用瓷品牌。拍摄制作的《遇见中国白》荣获首届“一县一品”福建影像创意大赛金奖。二是持续探索跨国电商,积极与线上销售渠道、大型连锁商超及家居装饰城等传统零售渠道、海外经销商及国际贸易展会探索合作可能性。与安溪县共同签署县域协作茶瓷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国潮泉州瓷茶融合展示馆,创建瓷茶融合线下选品、开品中心,开展瓷茶融合展览、茶文化节、陶瓷艺术节等,推动瓷茶融合产业深入发展。同时通过举办直播系列活动等方式,有效拓展瓷茶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比如,通过“双师联播”,即陶瓷大师与制茶大师联手进行直播,推动瓷茶跨界融合。三是聚焦“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积极通联海内外4000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持续深化宣传报道,借助央视CGTN、新华社等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对外传播矩阵发声,围绕中国白·德化瓷陶瓷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中国白国博展、陶瓷文化周、广交会等重点主题和热点,策划推出系列日用瓷爆款产品,推动中高端日用产业迈向新发展阶段。
四、“引导产业资本投入,走好走稳智改数转之路”方面
(一)推动政策创新,激发产业动能。组织工信商务、科技、人社、市监、税务等部门组建10个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企业解读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72条措施、省市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28条措施等政策,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比如,借助今年出台的在北京等十个省外工业设计先进地区设立高端日用陶瓷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室)政策,指导友盛陶瓷在深圳设立高端日用陶瓷设计中心,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引进人才、更好走向市场。
(二)推动金融创新,夯实发展根基。开展“深化金融助推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推出22款覆盖日用瓷企业信贷产品,截止9月30日,累计发放贷款1299笔余额27.06亿元;陶瓷产业贷款余额119.58亿元,比年初增加26.89亿元。落实“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政策体系,发挥省“金服云”平台的撮合功能,全县获得省技改贷6.72亿元(56家)、省专精特新贷0.7亿元(8家)、省技术创新基金贷1.15亿元(8家)、省民营企业提质贷2.77亿元(132家),县级融资管理查询功能获省“金服云”平台审批通过,不断提高信贷时效,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有利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生产提升。
(三)推动工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成立中科陶瓷智能装备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引导丰弘、坤泰等机械生产商围绕日用瓷企业在瓷土加工、注浆、滚压、上釉、打磨、精雕、装窑、销售等环节,研发双瓣模、三瓣模滚压取坯智能生产线、全自动陶瓷注浆生产线、注浆模具自动生产线、机器人喷釉、浸釉机、陶瓷泥条自动套袋机等新型设备,推动日用瓷企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能够满足大单生产需求,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重点推进同鑫、陆升、唐硕等5G智慧工厂建设,经过数智化运用,大多数日用瓷企业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60%、运营成本下降10%。先后有58家次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市级数字化车间等。
德化县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