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100-3000-2021-00051
    • 备注/文号:德政〔2021〕79号
    • 发布机构:德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8-19
    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曲斗宫窑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1-08-19 11:12

    县人大常委会:

      现提交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以来,我县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省、市文物部门以及市申遗办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申遗工作,2021年3月9日,泉州市申遗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作申遗工作经验交流发言。7月25日,经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之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批陶瓷窑址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高位推动,组织保障到位。自2019年申遗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每年均把申遗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申遗点现场调研指导,有力保障了申遗工作的开展。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在2016年海丝申遗基础上,重新调整成立了德化窑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总协调、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德化窑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申遗办、综合协调组、文本编制及文物保护修缮组、环境整治及规划测绘组、宣传展示组、安保维稳组等6个小组,分别由一名分管县领导担任组长,明确各职能组牵头单位和联络员。抽调专人组建申遗办,并统一集中办公,加强申遗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推进会10多次,下发会议纪要6份,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由分管县领导牵头,建立周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实行周工作例会、周工作小结制度,确定每周五为周工作协调日,及时汇总本周工作总结、存在及需协调问题、下周工作安排,并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碰头会,部署协调相关事宜。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制定出台了《加强德化窑遗产区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德化窑遗产点日常工作养护方案》等规章制度,并根据市申遗办部署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对申遗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要求各责任单位全力配合保障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将申遗项目纳入全县重点项目,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资金保障,现已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500多万元,确保申遗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对标对表,发掘保护并重。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关标准要求,我县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开展文物及申遗专题培训2次,组织县外参观学习3次,扎实开展申遗各项前期基础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是注重考古发掘。2020年3月至7月,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完成尾林-内坂窑址、生产作坊区考古发掘及验收,并形成考古发掘报告。此次共发掘窑址和生产作坊面积400多平方米,首次在一个窑址中揭露四座横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并有叠压打破关系的龙窑、分室龙窑、横室阶级窑,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德化窑从宋元时期的龙窑至明清时期的横室阶级窑的发展演变过程,填补了德化古代窑业在瓷土加工、制瓷工序上的缺环,为完整展示德化古代制瓷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同时,组织人员对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发现的文物标本进行清洗、拍照、绘图、整理等,选取部分文物标本进行修复,作为宋元展示馆展品。二是加强本体保护。根据获批后的方案设计,完成屈斗宫窑址保护展示棚整改提升,完成尾林-内坂窑址以及生产作坊区保护展示棚建设。完成申遗点134处界桩界碑的现场安装。三是抓好保护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在德化县文物保护中心加挂德化窑遗址保护中心牌子,增加编制1名专项用于充实德化窑申遗工作力量,并采取事业单位招考、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的形式,补充4名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德化窑遗址保护中心队伍。四是强化巡查执法。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完成屈斗宫窑址、尾林-内坂窑址主入口和窑址的监控、红外线等安防设施建设,将申遗点监控接入公安视频共享平台;聘请安保人员6名,加强两个片区申遗点的日常管理和巡查力度;在尾林入口处设立警务室,实行24小时值班,并将尾林-内坂窑片区纳入公安日常巡查范围,确保遗产点窑址、文物安全。

      (三)把握重点,展示利用并行。申遗工作专业性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我县根据专家指导意见,切实抓好文物展示与利用等工作,全面夯实申遗工作基础。一是建成宋元德化窑展示馆。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建设完成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并于今年6月12日正式开放。展馆面积500多平方米,展品693件,主要由考古发掘出土标本、向“南海一号”博物馆借展以及社会征集等三部分组成,充分展示了德化宋元时期陶瓷生产贸易情况和文化内涵。二是完成窑址标识深化设计安装。根据申遗工作要求,委托专家撰写申遗点标识标牌、窑址标识说明牌,并完成了制作与现场安装。三是确定一批遗产讲解员队伍。组建成立了22人的志愿讲解队伍(其中英文讲解员5人),并组织现场培训3期,在遗产点内配备无线讲解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志愿讲解队伍水平。四是委托清华同衡团队编制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初稿。

      (四)部门联动,整治成效明显。申遗环境整治工作要求严、点多面广,涉及多个单位,我县坚持“点线面”协同推进,多部门齐抓共管,全力做好遗产点以及参观考察沿线环境整治工作。一是申遗点。根据获批的环境整治方案设计,完成了申遗点环境整治项目。尾林-内坂窑址片区:完成历史道路提升、可拆卸式栈道、石台阶修缮、3座简易桥梁以及管理用房建设;完成入口广场场地平整、地形修整、绿化、恢复水田、河道整治、护岸建设等环境整治项目。屈斗宫窑址片区:完成祖龙宫通往屈斗宫的可拆卸式栈道建设;设置独立通道通往屈斗宫窑址,解决以往与学校同一出入口的问题;完成遗产区内的广场石材铺设、祖龙宫周边场地微地形处理与绿化、匣钵柴堆景观墙安装、入口水泥路铺设、挡土墙主体建设、管线整治等环境整治工程。完成祖龙宫北侧房屋立面改造及城市会客厅旧房屋的修缮提升。二是考察线。扎实推进沿线景观提升,抓好参观沿线青山挂白、乱建乱搭、围挡裸露破损等环境整治,整治提升高速出口边坡绿化花化2万平方米,利用南三环、茶具城、新寨一路等周边空地进行绿化、花化1.5万平方米,更换瓷都大道、茶具城大道等道路时花50万株,完成裸房整改53栋面积2.8万平方米。三是城市面。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片长-格长-单长责任体系,常态开展占道经营、店外店、户外广告、违章搭盖、遮阳蓬等市容综合整治。2019年申遗启动以来,整治占道经营3018起,店外店1691起,户外广告42条,违章广告33处、遮阳蓬394处,累计拆除违章搭盖2处约208多平方米,新增隔离护栏35.7公里、施划标志标线 5.4万平方米、修复路破损面约2.1万平方米。四是标识牌。扎实推进双语标识落实整改,完成考察沿线公交站牌双语标识整改106块,维护灯箱式路名牌10块,新增路名牌2块,重新制作不规范路名牌28块,拆除不规范标识牌6块,更换城区道路导向标识牌120块。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展示与利用有待提升。目前我县根据申遗工作部署,前期虽已完成遗产点内的环境整治、标识标牌、保护展示棚等建设,但对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整体展示不够,展示的科学性距离世界遗产的要求仍有差距,距离普通游客的观光体验还有不足,未能充分地将千年窑址文化底蕴进行展示、利用,在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效果欠佳。

      (二)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此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位于龙浔镇宝美村、三班镇三班村和泗滨村,遗产点划定的范围广、面积大,正好也是“大城关”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周边涉及工业区以及城市建设等项目,发展与保护相互制约,矛盾较为突出,如中国茶具城三期建设项目处于遗产点缓冲区内,目前暂停建设。

      (三)遗产管理人才较紧缺。县文物保护中心为文旅局下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文物的日常管理,现有编制4名,实有人员3名,均非文物专业人员。申遗期间,文旅局抽调局里部分人员组建成立县申遗办,统筹做好申遗相关工作,并在申遗点配备了安保人员。此次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今后的日常管理将由县文物保护中心负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更加专业、更高标准,加上我县文物点多面广,存在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遗产保护工作机制。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就鼓浪屿申遗成功作出重要指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政府是遗产保护的主导者,遗产保护工作要统筹规划,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协调职责。一是建立遗产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在申遗领导小组基础上,健全完善由编办、人社、文旅、财政、公安、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和遗产点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联席会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力量,定期研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遗产保护工作。二是探索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性补助资金,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专项资金;探索运用好社会资本,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与遗产的保护、展示与利用项目。三是完善日常保护监管机制。持续完善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落实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和巡查监管等制度,建立县、乡镇、村、公安四级遗产日常监管机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

      (二)加强遗产保护队伍建设。我县世界文化遗产点分布于龙浔镇、三班镇,线长面广,保护管理难度较大。针对县文物保护中心人员不足问题,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考、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等方式,配齐配强县文物保护中心队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遗产管理队伍人员的培训,提升队伍专业水平。加强与市里沟通协调,参照市里做法,探索成立专门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实施常态化管理。

      (三)加强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申遗成功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肩负起保护世界遗产的历史使命,恪守国际遗产公约,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研究好、利用好,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一是要深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完成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概念规划编制,借助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效应,全力推动德化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通过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文创植入等形式,精心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线的精品旅游线路,将遗产点打造为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瓷文旅融合示范基地”,建成集考古展示、陶瓷文化观光与体验、研学旅行、休闲购物、养生度假等为一体的大型文旅融合综合项目,进一步提升德化陶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二是要加大宣传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做好世遗文章,筹备在故宫博物院或国家博物馆举办一次展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把世界瓷都的文化标杆立得更正更高,一举奠定德化窑在世界陶瓷发展史的地位。围绕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遗产地文旅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等,与更多城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让德化陶瓷文化“金名片”同其他各地的世界遗产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三是要讲好世界文化遗产陶瓷故事。做好系统收集、整理、研究德化陶瓷各类媒体资料、史料,丰富展览展示内容;挖掘古陶瓷遗址(窑址)文物内涵,制作电视宣传片;开展“走瓷帮古道、品德化名瓷”等活动,延伸陶瓷文化产业链,不断提升德化陶瓷的文化软实力与附加值;推进德化窑课题研究,把蕴藏在德化窑遗址中的陶瓷故事挖掘好、梳理好、阐释好;积极探索和创新德化窑遗址遗产“活态”利用的有效路径,用现代语言讲好传统故事,努力将德化窑遗址建成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

      德化县人民政府

      2021年8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