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100-1000-2022-00168
- 备注/文号:德政〔2022〕101号
- 发布机构:德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8-26
县人大常委会: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工作)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部署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8所,其中,完全小学20所、教学点10个,小学生33238人;初中8所(含完中校3所),初中生11726人。2021年秋季全县27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参加学生36915人,参与率89.67%,2022年春季全县开设课后服务学校28所(增加特教学校1所),参加学生40913人,参与率97.9%,均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全县现有校外培训机构150家,其中归口教育局管理13家,其余部门主管137家。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全面夯实“双减”工作责任,推动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1.提高政治站位,把“双减”工作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县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双减”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列入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2021年8月25日,县十八届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组织学习了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坚决落实“双减”各项工作要求。2021年8月27日,召开全县“双减”工作会议,对我县“双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校内”和“校外”两个工作重点,抓住学生、教师、培训机构三个关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到“减负担不减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2021年9月9日,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既减轻负担,又提升质量。多次深入学校开展“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调研,听取师生和社会群众意见,现场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
2.强化组织领导,为“双减”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成立县“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定期会商制度,采取随机抽査、集中宣传、专项整治、公开举报电话等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全县“双减”工作稳步实施。县教育局主动担起主责主业,设立减轻学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做好课后服务、推动落实五育并举、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双减”、强化督导检查等8个工作小组,出台《德化县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德化县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德化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见》,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完善资金保障、食品安全、人员调度等制度机制,推动“双减”工作向纵深推进。由县财政局核拨课后服务专用经费30元/生,共预算133万元,同时协调县教育发展基金会补助课后服务资金309万元,确保“双减”工作顺利开展。
3.强化督导检查,层层传导落实“双减”工作压力。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双减”工作落实情况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传导压力,力争学生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围绕“减负增效”的目标导向,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列为2021年秋季学期和2022年春季学期教育督导的首要任务,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将督查整改情况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形成闭环管理。开具校外培训机构停止办学通知书6份、整改通知书8份42条和义务教育学校整改通知书78份245条,均已完成整改。
(二)聚焦“双减”工作重点,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1.抓牢核心工作,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一是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统筹协调解决各校师资、场地、资金等问题,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科学等课程在师资配备方面给予倾斜,确保国家规定课程“应开尽开”。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中小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研六个维度提出规范要求,通过线上“云巡课”和线下教学视导相结合,加大督查管理力度,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师德师风和业务考核内容,确保教师在课内“教足教好”、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三是开展学科提升行动。深化“上有质量的课”“抓五比、创特色、争先进”等活动,推动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四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新招考(聘)教师424人,其中编内78人,编外346人(编外合同校医15人),将381人(中学53人,含编外合同校医1人;小学328人,含编外合同校医11人)补充到义务教育学校。在2年内从根本上解决小学校聘顶岗教师,为深入开展“双减”工作提供稳定的师资保障。
(2)加强学生作业管理。一是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建立县、校两级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专班,健全完善作业布置、作业公示、作业批改、作业评选、作业监督和投诉等制度,强化过程监管。二是加强作业设计研究。组织骨干、名师等精干力量开展专题研讨,并通过搭建“学科联盟”“磨题坊”等教研机制,研制一批优质县本练习,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获2022年泉州市小学作业设计评选一等奖5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7人。三是加强作业管理督查。对教师布置作业情况随机抽查,县、校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监督,并将学生作业管理工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等重要依据之一。
(3)强化课后服务保障。一是做好意向调查。每学期初通过线下召开家长会、线上意向填报等方式,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报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二是细化完善方案。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做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举行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交流汇报会,对各校的服务方案进行再细化、再完善,更好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实行课后服务时间与家长正常下班时间有效衔接,放学时间不早于家长下班时间,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入具有相应资质的中膳和金泽2家餐饮企业,为全县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配餐服务,同时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对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中膳德化餐饮企业责令停业整顿,经市监部门严格检验合格后给予恢复配餐,确保配餐和学校食堂健康安全卫生;组织公安部门加派警力在学校路口站岗执勤,维持交通秩序,筑起安全保障防线;组织教育、市监、公安、卫健、城管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理联合行动,重点整治规范食品卫生、文化市场、治安管理等问题,为学生打造 一个清朗健康的成长发展环境。
2.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1)拓宽课后服务教育资源。依托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构建1个中心、N个分部的“1+N”“兴趣培训+课后服务”办学模式,开设体育、科技、艺术、传统文化四大类42个兴趣培训课程项目,在周末和暑假为学生提供培训服务,每期设有800多个班,受益学生达2万多人次。同时,结合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学校开展个性化的课后服务,打破班级、年级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培优工程”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推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在继续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工作日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2+N”课后服务模式,即“作业辅导+体育活动”等2项基本服务和“书法、美术、器乐、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N种拓展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课后服务,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全面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与课后服务有效衔接,使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对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开辟校内外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载体,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和正确的劳动观念,现已建立校内劳动基地1处、校外劳动基地4处。
(4)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育。将冰雪轮滑纳入课后服务内容,专门开设冰雪轮滑特色项目培训,率先在全市举办县中小学冰雪滑轮运动会,阳光小学、城东实小等学校轮滑运动员在第三届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竞赛获佳绩。成立城乡学校少年宫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建成社会化扶助“培优工程”试点校13所,组织开展“做有质量的美育”活动,举办城乡学校少年宫特色活动项目展演,助力学校课后服务扩面提质。
3.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持续加大摸排力度。组织教育、市监、卫健等有关部门和龙浔、浔中等乡镇,对全县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地毯式排查,分类别建立工作合账,掌握校外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经摸排,全县共有校外机构150家,其中归口教育部门管理13家(证照齐全7家,有照无证6家)。目前,经压减后证照齐全学科类机构4家(学科类1家、非学科类3家),其余有照无证6家均已停止办学。
(2)开展精确甄别定性。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文件精神,成立德化县校外机构“学科类”项目鉴别管理委员会,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准确区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项目服务,对13家校外培训机构细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提高分类鉴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形成准确的鉴定结果。经鉴定,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机构5家,非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机构8家。
(3)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结合县纪委“点题整治”工作要求,抽调教育、市监、城管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检查证照登记、安全隐患、培训行为、广告宣传、收费管理等关键环节,对办理地址不一致、培训价格不规范等行为给予坚决打击。落实公开“黑白名单”制度,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校外机构运营情况,目前已公布黑名单19家、白名单4家,有效避免群众因信息不畅造成权益受损。
(4)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一是审批登记制度100%落实。4家证照齐全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录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公开机构相关运营信息,并接受举报投诉,维护社会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机构预收费管理100%落实。按照上级有关校外机构资金监管的规定,分别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签订资金监管协议,将4家证照齐全学科类校外机构纳入银行监管开设专户,按机构注册资金的10%为风险保证金标准数额缴纳保证金,有效降低校外机构“卷钱跑路”风险,切实维护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三是引导经营性质“营转非”。在充分考虑经营特点、方式等基础上,支持校外机构“营转非”,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生态的有益补充,目前已完成“营转非”1家,转为非学科类3家。
4.注重引导宣传,营造“双减”工作浓厚氛围
(1)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县级媒体宣传层面,聚焦社会关注的“双减”热点问题,在县级新媒体转发报道国家、省、市、县政策10多次,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县教育局发布落实“双减”政策致教师一封信、致家长一封信,对教师进行工作动员,引导社会及家长正确看待“双减”政策;学校层面,各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将学校课后服务扩面提质的具体措施告知学生及家长,引导学生及家长正确解读政策。
(2)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报道我县在“双减”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全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关注“双减”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认真总结落实“双减”政策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积极向中央、省、市媒体投稿,做好对外宣传报道,扩大工作影响力,获《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央视、人民网和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刊(播)发。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在“双减”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落实,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一)师资力量不足。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颁布和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就学人数增加,师资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小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师资不足现象尤为严重,需引进社会力量辅助开展部分课后服务项目。
(二)活动场馆不足。目前我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空间均处在饱和应用状态,部分学校已处于或即将处于超负荷运作,无法为课后服务项目腾出足够的空间,导致部分课后服务项目无法开展。
(三)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未得到有效缓解。受当前招生考试政策影响,家长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尚未得到彻底的扭转,让孩子进行“地下补习”或托管给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的课业负担。
四、下阶段工作重点
下阶段,我县将认真总结前阶段“双减”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提升“双减”工作水平,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持续强化组织领导。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常抓不懈,不断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贯通的制度机制,确保我县“双减”工作抓出成效、取得实效。
(二)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协调财政、编办、人社等部门,逐步破解政策落实过程存在的资金不足、人员编制不足、鼓励性绩效资金奖励办法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参加“双减”工作的积极性,开创我县“双减”工作新局面。
(三)持续加强教学管理。依托县智慧教育平台,不断充实完善线上、线下软硬件设施设备,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教师作业设计、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建设县域优质教学资源库,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党的教育方针和“双减”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育人观。加强宣传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风险研判,做好舆论引导,凝聚各方共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德化县人民政府
2022年8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