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7日,德化县成功举办2021年全域旅游推介系列活动。
此次全域旅游推介会以“世界瓷都?自在德化”为主题,着重围绕“吃、住、养、乐”,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300余位旅游营销市场主体负责人及媒体记者一同实地采风,充分展示德化“名在白瓷、美在山水、魂在人文”的全域旅游风采,开启2021年德化全域旅游全新模式。
2016年,德化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除德化陶瓷之外的“第二张名片”,目前已形成东线山水休闲、西线生态栖养、中线陶瓷文化“三条旅游精品线路” 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东线以石牛山景区为龙头,串联岱仙溪竹筏漂流、石龙溪橡皮艇漂流、塔兜温泉、蕉溪温泉等雷峰、南埕、水口三镇的旅游产品,已形成“山水、休闲、体验”的旅游精品线。西线以九仙山为龙头,立足健康养生、生态观光,形成环戴云山旅游集聚区,打造了栖游结合的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线。中线陶瓷文化旅游线,以县城为核心,把陶瓷文化作为全域旅游的最大热点、卖点和亮点;通过加强整体的规划和项目的策划,逐步让陶瓷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让人一提起陶瓷就能想到德化,打造声名远扬的“世界陶瓷之都”旅游目的地。
2020年11月,德化县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泉州市第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全域旅游已成为德化除陶瓷产业之外的又一后劲强大的产业。数据显示:2019年,德化接待游客人数580.3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3.15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游收入有所下降,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是503万人次、55亿元。今年“五一”期间,德化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火热有序,石牛山旅游度假区、九仙山等核心景区人气火爆,陶瓷文化体验游持续火热;全县共接待游客27.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9亿元,接待量、门票收入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6日开幕式上,德化云穿越?世界城市定向挑战赛正式开赛;同时还举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泉州市六大类旅游类产品以及德化县精品民宿授牌仪式。25日—27日,为期三天开展的系列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亮点① :德化云穿越线上直播 尽显瓷都文旅魅力
26日上午10时,“德化云穿越”世界城市定向挑战赛开始直播。这场以德化云穿越线上直播的新颖方式而展开的主题活动,整合串联起德化县内富有特色的核心旅游资源,尽显瓷都文旅魅力。
据了解,本次德化云穿越活动,根据德化全域旅游特点,策划“世界瓷都”(石牛山——新秀园——潘祠李溪——月记窑)和“自在德化”(九仙山——科技园——小湖村——顺美陶瓷文化馆)两条主题线路,定向邀约线上大咖网红、德化讲解员、德化代表人物等,带领游客穿越德化,展示工匠技艺,记录休闲风光,畅游绿色健康,领略民俗风情,体验田园乐趣,品味当地美食,感受瓷都新魅力。
本次云穿越活动通过前期录制、后期直播的方式,向全球全方位展示德化文旅行业整装待发,迎接旅游业的“新春”。此次直播时长120分钟,两小时的直播吸引了全网2千多万人次观看。
此外,为强力拉动消费,本次云穿越活动还调动和整合各方资源,推出一系列“吃住行游购娱”惠民活动,用派发优惠奖品的形式,提供给市民和游客朋友丰富的旅游相关产品,以线上优惠活动带动线下消费增长。
亮点②:用夜间模式打开德化 越“夜”越魅力
去年底以来,德化在发展“夜间经济”工作中,立足陶瓷文化特色,融入陶瓷元素,积极推动文化、购物、商贸、餐饮、娱乐相融合,丰富夜间经济发展内涵,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舍得花。
25日晚,陶瓷博物馆夜间灯光秀和中国茶具城古风夜市水幕灯光秀举行亮灯仪式。该活动旨在通过一场具有瓷都特色的灯光秀,提升本地市民夜间生活文化内涵,同时为来德化旅游的客人打造一处夜间游玩的好去处,丰富全域旅游的夜间模式,助燃德化夜经济。
博物馆夜间灯光秀以建设瓷都特色的夜间旅游项目为出发点,打造成为极具视觉震撼力一场光影陶瓷秀、一个夜间博物馆、一个陶瓷文创小夜市、一场陶瓷大师个展(或陶瓷主题展)以及一台文旅轻演绎。古风夜市水幕灯光秀,依托中国茶具城当下茶具上下游产业最完善的市场,打造古风沉浸式体验氛围、绚烂水幕灯光秀、免费汉服体验,实现“夜宵、夜购、夜游、夜赏”一站式满足夜消费需求,让中国茶具城焕发出新活力。
此外,围绕这两场灯光秀,德化县还邀约省内3位知名网红,设置陶瓷博物馆奇妙夜、夜探中国茶具城、舌尖上的德化三条直播线路,进行直播互动,助力德化夜间旅游推广。
亮点③ 去德化?趣“淘”瓷 打造一城瓷器百馆游
27日上午,科技园“淘”瓷街和新秀园艺术馆揭彩(开馆)仪式接连举行。此次推介活动,德化以科技园和新秀园瓷艺村为载体,依托陶瓷文化旅游特色,打造“一城瓷器百馆游”陶瓷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令游客不虚“瓷”行。
科技园区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德化县较早的工业区之一,陶瓷艺术文化积淀深厚,有国家级古窑址2个,历史上是德化陶瓷外销重要通道“瓷帮古道”的起点、是德化陶瓷外销辉煌历史的见证者。该园区是陶瓷产能最大的工业园区,亦是目前德化陶瓷产品最重要的集散地。园区内有陶瓷企业200多家,陶瓷研究所4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骨干企业1家,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园区科技园区距离高速出口5公里,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旅游后发优势。去年来,德化投资4500万元,定位于“去德化?趣‘淘’瓷”,对科技园区改造提升项目进行立项,旨在进一步提升园区陶瓷文化品味,让游客在参观体验中“淘”瓷。
新秀园瓷艺村是德化县委县政府“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开工建设的,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园区建设按照“五个基地+一个平台”的发展思路,旨在搭建中青年艺术家学习创作、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全新平台。目前园区已经汇聚了近百位来自五湖四海的中青年陶瓷艺术人才,包括1位全国技术能手,8位全国陶瓷技术能手,2位全国轻工技术能手,16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35位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11位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19位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500多件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级评比中获奖,200多件作品被各级博物馆收藏。新秀园艺术馆作为新秀园瓷艺村的公共展示平台,集中展示了园区近百位大师近300件作品,既有沿袭传统的艺术作品,也有前卫的现代陶艺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古今融贯的风格。
亮点④ 业内人士畅谈乡村旅游发展
27日上午,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论坛在德化县戴云酒店成功举办。论坛上,福建省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陈秋华,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院长、湖州师范学院教授周建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沛,国务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成,福建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洪一树等业内人士聚焦《乡村振兴与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从政策解读、实施路径、运营实践等多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
德化县县情简介
德化是千年古县、世界陶瓷之都,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置县。县域面积22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43万,辖18个乡镇、216个行政村(社区)。具有五大特色:
世界陶瓷之都
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37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开始制作原始青瓷,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德化陶瓷以“白”见长,瓷雕技艺享誉天下,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品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国宴瓷和国礼瓷,被40多家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收藏。现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20年全县陶瓷产值突破40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品牌价值超千亿元。
最佳生态旅游县
“闽中屋脊”戴云山脉主峰(1856米)绵亘境内,森林覆盖率78.4%、居泉州市首位;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2017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第11位,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拥有“六区两园” 8块“国”字号生态旅游品牌,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天然氧吧,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大城关发展典范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目前城区建成区27.5平方公里、人口22.3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4%,集中了全县三分之二多的劳动力、经济总量、税收和95%的中小学生,开创了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产城融合,全国为数不多的“大城关”发展模式,被中央党校作为典型案例编成课题丛书,被列为福建省首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电子商务百佳县
全县电子商务运用企业7000多家、交易额100多亿元,占据全国80%的网上茶具销售市场,拥有3个淘宝镇、13个淘宝村,获网商指数、网商数据应用普及性、跨境电商“三个全省第一”,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连续四年进入“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十佳县,电商发展经验被阿里研究院作为案例在全国推广,获评福建电子商务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电商十大典型县。
特色农业示范县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三黑三黄三宝”等生态安全绿色农产品(“三黑”指黑鸡、黑羊、黑兔;“三黄”指黄花菜、德化梨、茶油;“三宝”指棘胸蛙、黄花远志、淮山),拥有黑鸡、黑兔、淮山、黄花菜、十八学士茶花、德化梨、德化黑羊等7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评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
来源:网易福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