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寨风光 图/黄谷莹)
上寨村位于雷峰镇境内,因山路崎岖而不被人所识。近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兴起,一些人寻幽探踪至此,这里奇特的景观才渐渐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从城关出发驱车10多公里就到了雷峰镇,下车一问就知上寨村方向。驶上窄小的山路,路况越来越坏,然而车窗外的景色倒是迷人。悠悠远山、青青翠竹和着沁人心脾的田园香气扑面而来,令人一时忘记了旅途疲劳。爬上一座高高的大山,终于到了上寨村,一看里程表才知又走了22公里。
(晒月石 图/黄谷莹)
将入村口就有一面高大险峻的峭壁,灰黑的峭壁上下点缀着矮小的松树和红艳的杜鹃花,犹如在严肃的老者身上披上多彩的衣裳,竟有一种奇特之美。村里人说,上寨村一面依着海拔1606米的土云岐山腰,其余三面皆是峭壁,“风水学”将此险要的地理环境称作“油灯挂壁”。战乱时期,村人只要把守两个路口,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村里的百亩良田又可让村人衣食无忧,真如世外桃源。我们绕着村子走了一圈,果不然,村子的东、西、南三面皆是深达数百米的悬崖,站在崖上,脚下绝壁千仞,恍若身置云端、飘飘欲仙;而当俯视万丈沟壑,则令人头晕目眩,不敢喘息。
上寨村小学旁有一面巨石,叫“晒月石”,面积有两个篮球场大,上面凹现着许多类似动物脚印、人脚印等奇特的印痕。为什么叫“晒月石”?据村人讲,以前夏天夜晚,青年男女、老老少少都喜欢在石头上纳凉,凉风徐徐,坐久了就有寒意;等月亮出来了,人们就觉得温暖了许多,就像冬日里晒太阳一样,所以人们就把这块石头叫做“晒月石”。
其实整个上寨村都是座落在巨石上,“晒月石”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站在“晒月石”上,环望四周,发现村庄就像一个巨大的碟子,环状的石壁倾斜地插入村中,巨石更多的部分深埋于平坦的田地中,田中微微露出的一两块石头,说明巨石遍及村庄的各个角落。
(悠闲上寨 图/黄谷莹)
与“晒月石”隔田相望的是“虎嘴石”,石壁中间有一条长七八米、宽仅10厘米的裂缝,裂缝深不可测。传说村人刚迁移到此居住时,每逢“鬼节”(七月半)过后,村子里的人就会少了一个。后来,一位智慧的村人发现是“虎嘴石”作怪,于是发动将村里的房子拆除重建,栋梁直指“虎嘴”,从此村里的人再也没有无缘无故地失踪了。站在“虎嘴石”上可看到,直到现在虎嘴石旁的房子仍保持着栋梁直指“虎嘴”的建筑风格。
绕过虎嘴石,来到村子西面的峭壁,往下望则不觉吸了一口气,足有100米深。峭壁上有一突出的石块,犹如一只憨态可掬的河马,似乎要跃壁而上。
村庄正面的峭壁较为平缓,但隔溪有一面长约200米、高约100米的石壁,似一只沉睡的大象,故称“大象峰”,其眼、其鼻、其耳,惟妙惟肖。
沿着村庄惟一的一条小溪走,溪流至村外,景色也渐渐美丽起来。古树参天,石径悠长,最美的还是清澈的溪流。溪水淙淙,在出村后就形成了多级瀑布,并冲刷出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水潭,最奇的是一瀑布,按理说,水流是往下冲,并不会对左岸的石壁产生太大的影响。可是左岸石壁有一个凹陷的洞,而且洞极为对称,两边都是向中间倾斜下陷,连变化的纹理也一致,活像一个张开的海蚌。传说海蚌仙女因留恋上寨的人间秀色,错过了回龙宫的时间,便永远留在了上寨村。传说归传说,但海蚌石洞这别具情趣的景观却令人称奇。
溪流缓缓折向东面的峭壁,忽而纵身一跃,落入万丈深渊。因这里是上寨村溪水的末尾,故称水尾瀑布。虽然溪水不大,但从峭壁上腾空落下百米的气势,也足足令人震憾。站在对面的山崖看,水尾瀑布如飞天仙女洁白的飘带,轻轻地在峭壁上随风拂动,让人思绪万千。
上寨村背靠的大山是海拔1606米的土云岐,如果时间充裕、体力充沛,那就千万不要错过征服它的机会。
(上寨秋实 图/黄谷莹)
从海拔922米的上寨村往高处攀登,走的是牛道,也就是说几乎没有道路。在林间直接穿越,难度很大,一开始山沟里还有溪水可以解渴。随着海拔增高,水源渐渐变小了,一路上都是低矮的松树,树冠像展开的蘑菇,大风吹过,松涛阵阵,如声声闷雷,奇的是枯死的松树,像造型各异的木雕,仿佛还要与这高山上的大风再抗争数十年。行走在山里,有些路段左右望去,完全是绝壁,如果摔落下去,几乎没有什么可阻挡身体的东西,很是危险。
爬得越高,行走就变得越困难起来。在原始丛林间穿行,踩在松软的落叶上,阳光斜射过密密麻麻的树叶,山茶花在不远的地方楚楚开放,心情舒畅极了。山上各种不知名的高山植物处处皆是,不知名的野花也随处可见。
经过近2个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到了土云岐顶峰,上面是一块平整的巨石,近两个篮球场大小,四周石缝里长满了矮松。令人称奇的是巨石上竟有一块湿地,杂草丛生、涵养水源,巨石下面的石壁还清晰可见雨季时水流冲刷留下的痕迹。
(美在上寨 图/黄谷莹)
遥望远处,起伏磅礴,叠叠层层的秀丽山峦,便尽收眼底;俯视山脚,上寨村如棋盘,田地、房屋错落有致。站在土云岐的顶峰,真可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奇妙感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