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121-1200-2020-00008
    • 备注/文号:德环保〔2020〕50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德化生态环境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0-07-17
    泉州市德化生态环境局关于成立泉州市德化生态环境局行政调解委员会的通知
    时间:2020-11-04 17:03

      各股室、站、大队: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畅通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部门在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泉州市司法局等部门关于推动建立行政调解组织的通知》(泉司〔2020〕29号)及《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的通知》(泉环保〔2020〕8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局生态环境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成立泉州市德化生态环境局行政调解委员会,行政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主  任:李艳誉   副局长(主持工作)

      副主任:林志鹏   副局长

      曾宪湘   主任科员

      成  员:陈新浩   办公室负责人

      刘俊卿   德化县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

      颜燕玲   德化县环境监测站站长

      方 翔    生态股负责人

      杨  莹   总量股负责人

      陈必贤   行政审批股负责人

      行政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监察大队办公室,具体负责调解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刘俊卿大队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郑少荣、陈全增兼任。如遇人事调整,由继任者担任相应职责。不再另行发文。

      附件:泉州市德化生态环境局行政调解工作制度

      泉州市德化生态环境局

      2020年7月17日

      附件

      泉州市德化生态环境局行政调解工作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工作作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过程中,对当事人不服某项具体行政行为,或因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的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以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为依据,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通过对争议当事人的说服和疏导,促使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快速解决争议纠纷的活动。

      第三条   本局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李艳誉副局长(主持工作)任主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主任,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行政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监察大队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

      第四条   本局行政调解委员会职责:指导行政调解办公室及相关业务股室开展争议纠纷调处工作;决定是否受理行政调解申请,安排落实调解办案人员;协调涉及多个股室的争议纠纷调解事宜;督促指导各科室行政调解工作。

      第五条   行政调解工作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合法、优先、便捷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调解的范围:

      (一)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前,可以召集相对人与利害关系人就具体行政行为可能带来的相关法律后果进行调解。

      (二)职权范围内的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前,要充分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可以继续与行政相对人就具体行政行为在自由裁量幅度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调解。

      (三)依法定职权居间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与民政职权范围有关的民事纠纷时,在裁决作出之前,可以组织当事人就该民事纠纷进行调解。

      (四)可以对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在职权范围内的其他事项进行调解。

      第七条   行政调解工作程序:

      (一) 申请。行政调解启动可以由一方当事人申请,也可以依职权决定。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启动,都必须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

      (二) 受理。行政调解办公室接到当事人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审查,提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意见,报行政调解委员会审定后书面告知当事人。

      1、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行政调解程序并及时告知申请人。

      2、对被申请人不同意行政调解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解决纠纷的渠道。

      3、在未启动行政调解程序前,矛盾有可能激化的,或其他紧急情形不立即处理有可能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或告知申请人采取其他纠纷解决渠道。

      行政调解办公室根据案件情况,及时确定行政调解股室,并将当事人的申请材料转交负责调解的股室。

      (三) 调查。负责调解的股室受理案件后,要根据双方的争议焦点,对当事人举证、依职权调查取证、现场勘验、查阅文件和资料等方式获得的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相关证据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进行质证。

      (四)调解。

      1、负责调解的股室确定调解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员后,通知有关当事人到场调解;

      2、调解开始时,宣布行政调解纪律,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宣布调解员、记录员身份,询问当事人是否要求回避,并明确告知当事人纠纷事由;

      3、调解员宣布调查核实的案件基本事实,分析双方当事人应负的责任,并询问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是否有异议;

      4、询问双方请求和主张,公开初步拟定的调解方案,向当事人作出说明,征询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间的分歧进行协调,力求取得一致意见,促成当事人和解,达成调解协议。

      5、要按规定制作调解笔录及其他文书,全面、客观记载调解的过程、内容。调解笔录应当由参与调解的人员核对签名。

      (五) 制作行政调解书。行政调解达成协议的,由各方当事人签订行政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经各方当事人认可并签字(或者盖章),即对调解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

      (六) 履行。对已经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当及时督促各方履行,发现问题应及时帮助解决,促成调解协议的实现。行政调解协议履行之前当事人反悔或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协议效力。

      (七) 归档。调解结案或调解不成的案件,应由调解员按规定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装订归档,妥善保存并向行政调解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行政调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调解:

      (一) 一方或双方在调解确定的时间内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

      (二) 一方或者双方在调解过程中要求终止调解的。

      第九条  争议涉及第三人的,应当通知第三人参加。行政调解结果涉及第三人利益的,应当征得第三人同意,第三人不同意的,终止行政调解。

      第十条   调解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争议纠纷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

      (二)与争议纠纷有利害关系;

      (三)与争议纠纷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争议纠纷公正处理的。

      当事人发现调解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回避。

      调解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

      调解人员是否回避由主持调解的股室负责人决定;股室负责人担任调解员的,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一条   行政调解时限一般不超过2个月。

      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作出鉴定、认定或者裁决的,鉴定、认定或者裁决所需时间不计入行政调解时限。

      第十二条   重大复杂的争议纠纷,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参与组织行政调解;一般争议纠纷,由行政机关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指定人员进行行政调解。

      第十三条   坚持“三调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重大复杂的行政调解可以与人民法院、人民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和基层组织联合进行,也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业人员和当事人共同信任的人参加。

      第十四条   无正当理由不受理行政调解申请,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职责,贻误纠纷调处时机,造成恶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调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