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110-1000-2021-00013
- 备注/文号:德人社〔2021〕23号
- 发布机构:关于印发《德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3-15
德人社〔2021〕23号
县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局相关各股(室)、直属各中心,全县各企业:
现将《德化县构建“1+5”工伤预防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德化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
(德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代章)
2021年3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德化县构建“1+5”工伤预防机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伤预防工作,有效提升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根据人社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决定开展构建“1+5”工伤预防机制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树立预防优先的工作理念,把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优先事项,把减少工伤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作为工伤预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构建“1+5”工伤预防工作机制,即建立一批标准化工伤预防试点,构建政府宣传指导、企业管理升级、职工意识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工伤风险防控等五项机制,达到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重点行业5年降低20%;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切实降低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生率;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从“要我预防”到“我要预防”“我会预防”转变的目标。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一批标准化工伤预防试点。在陶瓷、基建、矿山三个行业分别选取2-3家企业作为行业标准化工伤预防试点企业,推进企业工伤预防宣传、岗前培训、岗前体检、劳动保护、应急处置等标准化建设,打造行业工伤预防示范典型样本。
(二)加强工伤预防宣传指导力度。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作用,抓住重点时段、重要节点、重大事件开展宣传。要积极走访生产企业、建筑工地、矿山现场,了解企业主和职工对工伤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薄弱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讲解。要从关爱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的视角,运用影音视频、图标图解、典型案例、身边工伤事件等群众易于接受、感染力强的形式,宣传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交通事故防范、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伤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行业生产特点,结合企业风险岗位分布、工伤事故发生率等情况,根据企业具体需求,通过采取现场指导、开办讲座、线上线下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工伤预防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对重点行业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员、一线生产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探索建立工伤预防导师培养机制,从企业职工中挑选文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参加工伤预防培训,进一步推动工伤预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三)落实企业工伤预防主体责任。辖区内各有关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和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时配备手套、防尘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要定期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并在易发多发事故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语。要加强对危险度高的岗位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心脏复苏等常见急救知识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职业技能竞赛、安全生产标兵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履行工伤预防主体责任自觉性。
(四)强化职工工伤预防思想意识。辖区内各有关企业要抓好工伤预防日常宣传教育,立足企业生产特点,进行安全生产典型事例剖析,运用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开展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要经常性开展职工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结合职工本人工作经验,查找企业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安全缺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鼓励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高发易发企业设立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要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有奖征集、举报建议奖励活动等激励举措,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营造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共创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工伤预防重点领域监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高发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职业病防治、工伤预防落实情况等专项检查活动,特别是对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工伤事故多发的企业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同时要将重点行业中的工伤事故频发、职业病高发的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一线班组长等重点岗位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带动工伤预防工作整体开展。此外,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工伤预防相关数据的分析,定期研究我县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及变化情况,及时研究确定下一年度工伤预防重点领域。
(六)建立工伤预防风险防控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检查出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进行“回头看”,督促企业依法整改,指导企业持续改善生产环境,降低工伤风险,做好预防演练,达到再提醒、再推进的作用;对发生重大工伤事故,要指导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妥善处理重大工伤事故;对反复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及岗位要重点监控,加大日常安全生产巡查频次和力度,定期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工伤风险防控机制,确实减少工伤事故发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由县人社局牵头,应急局、住建局、卫健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我县工伤预防工作实施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工伤认定数据、生产安全事故伤亡数据、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危害数据的共享,让各成员单位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全县用人单位工伤事故、安全生产、职业危害治理等工伤预防情况,落实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伤预防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作,发挥好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作用,共同做好工伤预防工作。县人社局要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人社、财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职责,负责各自领域工伤预防项目的实施和监管。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好监督作用,督促企业落实工伤预防主体责任,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三)费率浮动,杠杆调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在依据行业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浮动费率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基金收支率、工伤事故发生率、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及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每三年确定浮动费率,提高用人单位工伤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每季度对企业工伤预防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县十佳诚信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企业、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等县诚信评价的评定标准之一;同时建立“红黑榜单”制度,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对纳入“红黑榜”的企业给予联合激励惩处,形成“优上劣下、奖惩分明”的社会风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