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健康提示
时间:2024-07-01 17:29 浏览量:

      7月,正值盛夏时节,随着三伏天日益临近,气温越来越高。同时,在7月份将迎来暑假和旅游旺季,人员流动频繁,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根据我市近期与既往的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及其季节性特点,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在7月份要注意预防以下疾病:

      重点关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般关注:流感、手足口病、百日咳、猩红热、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此外还应注意防范高温中暑。

      一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全球的主要疫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蚊虫的孳生和活跃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境外旅游、劳务输出和国际商业活动,也带来了蚊媒传染病输入导致本土病例发生的风险。

      防病提醒

      1. 除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每5-7天彻底换水一次,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对难以清除的积水轮胎可投放双硫磷灭幼蚊。

      2. 避免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子喜欢栖息的阴凉处逗留;在室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浅色长衣长裤,减少皮肤裸露,在裸露的皮肤喷涂驱蚊剂;在室内安装纱门纱窗,卧室使用蚊帐,也可以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片等驱杀蚊虫。

      3.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跟接诊医生说明外出旅居史。

      二

      食源性疾病

      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给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副溶血性弧菌也称嗜盐菌,主要存在甲壳类、贝类和鱼类等海水产品中。

      防病提醒

      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并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比如聚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或实行分餐制。

      2. 建议市民尽量少吃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同时在加工海水产品等食物时要做到烧熟煮透,防止生熟交叉污染,做好清洁和食物的储存等。

      3. 对于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及时处理掉,不可再加工食用。

      4. 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外出郊游时不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及菌类。

      5. 一旦发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若食用野生植物后发生食物中毒,在及时就医的同时要保留剩余食材,留证待查。

      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防病提醒

      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房间定时开窗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

      2. 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应避免带病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

      3.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同时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4. 注意重点人群健康防护。老人、孩子、有慢性病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要远离有发热和咳嗽症状的人员,做好健康监测。

      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为主。市民朋友们要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健康防护。

      防病提醒

      1. 科学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日常做到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遵守卫生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

      4. 有流感样症状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五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以及发热等,某些重症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少数极度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死亡风险大。

      防病提醒

      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这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孩子和家长在触摸口鼻前、外出后、饭前便后、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应用流动水、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2.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应常通风,保持家庭内外卫生清洁,衣服、被褥要勤晾晒;对日常频繁接触的物品要定期做好清洁消毒,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 做好个人防护。引导孩子平时多锻炼,以提高自身抵抗力,降低被感染的风险;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及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 及时接种疫苗。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

      5. 尽早就医。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婴幼儿,在未免疫的家庭接触者中继发感染率高达90%。

      防病提醒

      1. 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百白破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

      2. 百日咳流行高发季节,儿童应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尽量远离剧烈咳嗽患者。出现鸡鸣样咳嗽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外出或接触其他人时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七

      布病

      布病又名“懒汉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伴有寒战),热型不规则,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等症状。患布病的家畜是人类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8月为布病高发季节。

      防病提醒

      1. 对家畜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牛、羊等畜类患布病最有效的方法。

      2. 不购买食用来源不明的畜类及肉制品、奶制品;不宰杀食用病死畜。

      3. 加工牛肉羊肉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处理生、熟肉的砧板和刀具要分开,并避免污染其他餐具;加工完后要用开水烫洗消毒,做好消毒处理。

      4. 食用牛羊肉时要煮熟煮透,生鲜奶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5. 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加工及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自身职业和接触史。

      八

      中暑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防病提醒

      1. 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须加强通风降温,注意防晒,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2.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外出时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随身携带必要的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丸、清凉油、人丹、风油精等。

      3. 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4. 及时发现中暑症状并正确处置。对于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者,一旦发现其有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头痛、口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注意力难于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应警惕是否发生了中暑,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出现昏迷、高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送医疗机构救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