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瓷都讲坛第88讲开讲,探索艺术赋能城乡发展新路径。

讲座邀请著名当代艺术家、雕塑家陈文令作专题讲座,他以“艺术赋能城乡发展——地方全球主义的艺术实践”为主题,重点分享其在安溪金谷溪岸艺术公园的实践案例。这个由他设计建造的公益性艺术项目,秉持“就地取材”理念,将溪中石头、废弃民房材料转化为便民设施与艺术装置,溪流与公园构成了“没有围墙的活态博物馆”,十分具有代表性和启迪性。讲座中,陈文令还结合自身多年艺术乡建经验与当代陶瓷艺术创新探索,分享了诸多案例。他指出,在全球化与在地化交织的当下,艺术赋能城乡发展需要打破“单向输出”的思维定式,既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独特基因,又要以开放视野吸收全球艺术语言,实现“在地性”与“国际性”的有机融合,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讲座。

当代艺术家、雕塑家 陈文令:德化的这种传统资源很多,传统的白瓷雕塑(是)全国第一,也是全世界第一。但是我觉得(要)发展更多是组合式的作品,组合可以组合成一个墙、一个建筑都是有可能的,使它从室内陶瓷慢慢可以走到室外,然后影响到这个城市的颜值。这样一来,德化这个大地的肌理,城市的肌理就是以瓷作为代表性的,而且以白瓷作为核心的。那瓷又能透明,又有点半透明的功能,就能营造一种如诗如画的诗和远方,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所以要有这种在地性的材料,在地性的历史,来结合这种国际化的文明的多元表达。德化是要做成一个地方全球主义,不是一个小德化,是大德化,白瓷作为起点,它是可以拥抱全世界,世界也可以拥抱我们的这样一个城市精神。
讲座结束后,陈文令一行还到高阳村、丁墘村实地考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公网安备:350526020001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