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在德化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方俊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德化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三提三效”,聚力“强产兴城”,开展“1+3”专项行动,推进“三大突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实干拼实绩,综合实力更加强劲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推行免申即享等措施,送服务、送政策上门,兑现惠企资金2.6亿元、退税缓税减税降费超7亿元,帮助企业获批纾困贷15.47亿元、转续贷26.37亿元。用好经济指标预警研判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时隔14年再次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首次荣膺中国创新百强县。预计(下同),全县生产总值349亿元、增长4.5%,工业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18亿元、同口径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9亿元、同口径增长1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08元、增长4.8%。
项目攻坚推进有力。实施“项目攻坚2022”,全县23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增长25%,其中,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0%。深入开展“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新引进项目144个、协议总投资1007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423亿元,远超“十三五”招商总量。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6.8亿元,新增债券资金23.2亿元,创历史新高。设立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签约陶瓷、文化、农业、科技4个板块子基金,总规模达30亿元。完成土地成片开发报批3666亩、土地报批3270亩、林地报批4380亩,供地4066亩。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建成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超3万亩连片开发做法得到市级肯定。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行政审批服务帮办代办制、社保五险合署办公等一批改革事项走在全省前列,政府购买图审服务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市第一等级。“五位一体、多元共治”县域知识产权保护德化经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优秀案例示范点代表在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上作交流,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转型促转化,产业发展更加稳健
陶瓷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争取省、市出台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全力收官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全年陶瓷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实施“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列入省级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对象13家,制定《乌龙茶冲泡与品鉴陶瓷用具》团体标准,北京冬奥会陶瓷版吉祥物“冰墩墩”成为爆款,卡塔尔世界杯官方特许商品大咖杯、小蛮腰啤酒杯德化造,“围炉煮茶”套装网上热销,《世界瓷都德化》城市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获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推广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型生产线设备108台(套),入选省级新一代信息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案例9家,新增省级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3家,陶瓷制品·福建德化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四星级”。实施“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超100家,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曾成钢雕塑工作室落地我县,新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成立顺美海外仓业务试点工作站,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43家。发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类产品多语种分类与命名陶瓷产品》国家标准,全县网络零售额有望突破180亿元,入选2022年度县市电商竞争力百佳样本县。
旅游业在持续提升中壮大。实施东、中、西三条旅游线路提升计划,20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4亿元。纵深推进“一城瓷器百馆游”,茶具城步行街、瓷艺城陶瓷街获评省特色步行街;认定省帐篷露营地3个,云龙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市级初评,安娜茶油文化产业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九仙山—云龙谷”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列入市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醉美康养石牛山”入选全国“依托林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典型案例”。开展“乡镇长带你玩转德化”专题宣传,成功举办“山海泉州露营生活节”暨德化全域旅游宣传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689万人次,旅游收入75.5亿元,分别增长17.4%、18.8%。
农林业在深化改革中增效。创新整村推进土地经营权“预流转”机制,获批承担全国备案制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3.8万亩。建成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特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200亩。获评全国名特优农产品6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个,培育市知名品牌认证2家。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示范家庭农场15家,市级“十佳”农场、合作社各2家;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省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2个,入选全省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试点县。春秋葡萄庄园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产品加工观光园,德化淮山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列入省级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林下经济重点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5%。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品质提气质,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城市建管做精做细。兴泉铁路全线具备通车条件,厦沙高速汤城枢纽至德化段拓宽工程有序推进,动建政永高速德化段、大外环路,改造“断头路”“瓶颈路”6条,开通点对点定制公交线路4条,新增停车位771个。实施“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94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61.6亿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0.5平方公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6.6万亩,新成立社区5个。推进许厝、蒲坂、官路、新寨等10大片区改造,完成凤凰山绿道、13个口袋公园和15处立体绿化建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以及餐厨垃圾预处理站试运行,铺设各类管网55.3公里、燃气管道23.5公里,海西天然气管网德化支线工程试运投产。新建5G站点552个。
乡村建设有力有序。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引进温铁军等知名“三农”专家成立全市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深圳文交所德化子平台。编制村庄规划54个,“崇尚集约建房”县样板工程进入省级评比正向激励范围,整治裸房1865栋。连续五年推广“一清二整三美化”,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五个美丽”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创建省乡村“五个美丽”典型示范建设点18个;新增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2个、村26个,国宝雷峰线进入省级“串点成线”精品线路创建名单,龙门滩水库纳入省级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上涌镇获评省级商务特色镇;昆坂村列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美湖村获评省美丽休闲乡村,门头村、南斗村入选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实施“百万村财攻坚”行动,全县19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20万元,新增百万元以上村12个。
生态环境向好向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完成造林绿化2.9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34万亩,矿山生态修复515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和成果得到中国国际电视台的关注和报道。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安全生态水系项目6个、治理中小河流8条,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域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典型案例获全国推广。银瓶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通过水利部专家组现场考评,“中国天然氧吧”顺利通过三年复查,小尤溪(樟树王文化)入选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新增省森林城镇、森林康养小镇、气候康养福地各2个、森林村庄5个,获评省级森林养生城市。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民生聚民心,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民生保障兜牢底线。完成4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相关支出28.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8%。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企业稳定用工,新增城镇就业217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2人、“五险”参保9857人次;实施临时救助7476人次、发放救助金447万元。颁布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未成年人以及老龄、老干部工作得到加强。
公共服务优化供给。投入4亿元推进11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2100个,新招聘教师424人;德化一中入选首批省示范性高中,德化三中晋升省二级达标高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县医院与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共建医联体,入选全国首批“千县工程”名单,晋级全国县级医院300强;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成立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德化分院,德化窑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德化年鉴(2021)》获评“中国精品年鉴”,融媒体中心进入全省优秀县级融媒体中心30强。深入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建成限价房1885套,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952套。落实落细“涌泉”行动,新建人才平台18个,新增市人才“港湾计划”高层次人才602人,吸引高校毕业生1250人,引进紧缺人才287人,产才融合案例荣获全国人才工作征文活动二等奖。
社会治理持续提升。“快、准、严、实、细”应对突发疫情,建立“四项机制”,制定“平急结合”工作方案,核酸日检测能力拓展到2.88万管,疫苗接种累计超84万人次。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5268家企业标准化创建,全省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我县举行,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落实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责任制,守护瓷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上半年扫黑除恶满意率位居全省第3;持续开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严打严防电信网络诈骗及“黄、赌、毒、盗、抢”等各类违法犯罪,获评省平安建设示范县。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四连冠”。此外,民族宗教、人防、档案以及工会、残疾人、红十字会、计生协会、慈善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作风强作为,政府建设更加严实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重新修订县政府工作规则,不断优化行政诉讼“双率”。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促干部担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1件、政协提案176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扎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德机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和来德创业务工人员,向海内外乡亲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县发展中还有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地区生产总值未能完成年度目标,财政收支处于常态化“紧平衡”状态;产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差距;项目“落地难”问题仍较突出,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偏少;产城融合、公共服务仍需大力推进;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效能建设、政风行风、服务水平、担当意识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一个重大里程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做好2023年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陶瓷创新、文旅融合、城乡共建“三大战略”,紧抓党建引领、发展动能、民生福祉“三项提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其它各项指标也作了相应安排。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集聚发展陶瓷产业。用好省、市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五年行动计划,探索创建国家海丝陶瓷创新试验区。持续培优扶强。深化“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鼓励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兼并重组、发展壮大,力争全年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超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市级明星梯队企业6家。大力扶持华夏金刚上市,推动华茂陶瓷、瓷国文化等企业尽快完成股改。发挥外贸企业孵化中心作用,争取全年孵化外贸企业60家以上。加强创新驱动。深化“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充分发挥陶瓷智能装备研究院、高科新材料陶瓷产业中试研究院等作用,实施提升工艺创新力和科技专项创新攻关计划,推动一批科研成果产业化。持续推进“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抓好日用陶瓷5G云智慧工厂等27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全年推广运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型生产线设备100台(套)以上,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超100家。加快窑炉智能化、节能化改造,推动节能降耗。支持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打造首家全球陶瓷设计共享与孵化平台,整合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海峡两岸青年陶瓷创客“i-china”计划、数字文创沙龙等赛事活动,提升“何朝宗杯”工业设计大赛,举办德化首届工业设计节,持续加强与台湾、德国等境内外知名设计公司的合作交流,探索联合举办世界陶瓷设计大会,提高陶瓷工业设计影响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提升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申报国家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划建设陶瓷快速打样中心、印花中心、陶土加工中心、陶瓷3D打印共享服务等公共平台,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推动文化赋能。开展陶瓷文化理论研究,编撰《中国德化陶瓷文化大观》《德化传统陶瓷制作工艺》,完成白瓷纪录电影《无界之界》拍摄,讲好陶瓷文化故事。持续做好陶瓷茶器具文化与标准研究,打造六大茶类专属陶瓷茶器具与茶空间。加强大师队伍建设,借助“大师IP+文创、产品、产业”模式,支持陶艺大师、设计大师创作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艺术陶瓷生活化、日用陶瓷艺术化”,鼓励创作外事礼瓷、大使馆礼瓷、城市礼瓷,让更多精美绝伦的国瓷礼瓷成为“德化造”。加快推进大师园、红旗坊、月记窑等项目建设,提升陶瓷艺术驻地中心,抓好妈祖文化产业园、仙境艺术家村、曾成钢雕塑工作室、郑宁艺术馆、麻双鸣艺术巡展总部、曹爱勤艺术馆及生产基地建设,争取中央美院教学实践基地早日落地,打造一批高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扩大品牌影响。在北京、福州等地建设中国白推广展示中心,积极筹划与国际陶瓷名产区建立“陶瓷之都国际联盟”,有序推进国际友城工作。筹建陶瓷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在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开设“中国白·德化瓷”专馆,在进博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外重要展会设置整体展示陶瓷专区,抱团拓展市场。推动德化餐具走进高端酒店、A级景区,策划举办高端陶瓷餐具发展大会、设计大奖赛等活动,抢占日用陶瓷高端市场。加强与厦门国贸会展合作,举办瓷博会,提级双年展、大奖赛等,培育壮大县域会展经济。强化品牌培育和孵化,力争新增商标注册2500件、专利授权1800件。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建成中国德化(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构建“3中心+1平台”知识产权服务矩阵。
提档升级全域旅游。持续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力争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抓景区提升。持续推进东、中、西三条旅游线路提升,加快九仙山景区、塔兜温泉等资源收购,力争新增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各1家,打造一批旅游小镇、金牌旅游村、观光工厂、星级展馆。推进石牛山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提升,争创以石牛山为核心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乡镇因地制宜创建艺术小镇、运动小镇、湖居小镇、康养小镇等,推进浔中瓷谷仙境、美湖仿古轨道观光小火车、水口岱仙湖康养度假等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抓好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运营,开发特色美食,发展精品民宿,优化旅游交通,研发陶瓷、农特旅游“伴手礼”,创新旅游娱乐产品,规范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抓文旅融合。贯彻实施《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持续打造“一城瓷器百馆游”,加快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何朝宗公园建设,做好“世遗文化+陶瓷”“世遗文化+旅游”文章。深化“旅游+”“+旅游”发展战略,支持培育“现代农业+旅游”“智能制造+旅游”“体育康养+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休闲农旅新文化,建设龙浔镇千亩闽台两岸农旅花艺游产业园,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抓宣传营销。实施“引客入德”行动,开展旅游推介4场以上,支持乡镇和景区举办帐篷节、美食节、文化节、采摘节、民俗节等节庆活动。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一批网红点、打卡地、旅游爆款,把点击量变成游客量。支持主要景区与旅行社、网上旅游营销企业合作,深化与周边旅游圈接轨融合,把更多游客引入德化。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执法,严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拓展延伸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94万亩、农田连片整治6600亩。扶持壮大“三黑三黄三宝”等特色种养业,力争新增“三品一标”2个以上,培育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畜禽)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推进力豪、普乐农等现代农业项目,抓好畜禽定点屠宰加工厂建设,力争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2个。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春秋葡萄酒庄、牧谷蓝莓2个市级数字经济重点基地。大力推广“德化农优”区域公共品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电商企业与生产(外贸)企业手拉手”活动,积极对接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加快推进电商物流园建设,力争二期仓储物流完工投用,争取全年网络零售额突破200亿元,增长11%以上。依托跨境电商协会、厦门电商分会,发挥顺美海外仓业务工作站作用,试点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仓储物流等服务发展;开展跨境电商平台招商会,新开通阿里巴巴“出口通”、亚马逊平台企业50家。发展新型消费。常态化推进“全闽乐购”德化促消费活动,积极培育本地消费品牌,扩大绿色消费、体验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兴消费。持续推进茶具城、金龙中心城、万达广场、瓷艺城等商圈步行街培育发展工作,进一步活跃夜间经济。
(二)突出项目引领带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项目为王、谋划为先、招商为重、落地为要”工作理念,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力度攻坚。全力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行动,推动建设速度、投资强度、形象进度保持高水准,力争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确保贡献率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推动美德瓷、中科颐高、京闽联动、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德化园)、爱国芯AI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早日动建。围绕上级投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重点,加大项目包装,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盘子。
全方位招引。深入实施“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以陶瓷“六大板块”、大健康和文旅产业为主攻方向,紧盯大型央企、省属国企、上市企业、民企500强、台湾100大等行业龙头,力争引进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产业项目,重点跟踪对接鹭岛创新创业园、中南高科产业园等在谈项目;加快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力争20%以上的新签约项目落地动建。深化人才强县战略,推进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建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全年留住所需人才1300名以上,引进紧缺人才220名以上。高标准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争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常态化校企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来德就业创业。
全要素保障。综合采用政府专项债券、企业化融资等方式,有效保障全县财政性投资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为陶瓷、文旅、科技、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招商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试点推行工业厂房国企统建,力争全年建设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757亩,加快推进低效资源“腾笼换鸟”,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保障水平。推行“零地招商”模式,推动“先租厂房后买地”成为项目快速落地新常态。推广完善“模拟审批”“拿地即开工”,为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投产抢抓时间。
(三)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夯实高质量发展载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为抓手,深化“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级“大城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坚持精心规划。优化县、镇(乡)、村三级空间布局,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坚持产城融合理念,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重点抓好27平方公里城东工业新城、三班省级瓷都茶具特色小镇的规划整合提升。
坚持精致建设。加快政永高速德化段、城区大外环路(一期)建设,抓好大外环路二期、杨梅至丁荣道路改造提升、环戴云山公路桂阳至水口段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厦沙高速在汤头乡草村设置落地互通列入省乡镇便捷通高速工程项目并适时动工,力争昌厦(福)铁路途经德化并设立站点纳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加快城市陶瓷文化品位提升规划设计,建立健全沿街立面景观规划引导与日常监管机制,开展临街建筑物及构筑物立面整治,提升公共活动空间品质。持续推进许厝、蒲坂、官路、新寨等10大片区改造,提升4个老旧小区和湖前巷老旧片区,抓好12个安置、商住小区建设,建成金交颐公园以及一批口袋公园,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有序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谋划建设一级农贸批发市场和德备、凤洋等新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南门农贸市场,增强城市高质量发展承载力。
坚持精细管理。深入开展“八化”行动,建立完善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大力推进城区易积水点改造,提升智慧路灯系统,加快智能公交建设,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科学精准优化红绿灯配时,规范机动车停车秩序管理,加大市场、校园周边等重点路段管理力度,提升城市品质气质。搭建物业服务管理系统,推动解决业委会选举、公维金使用等老大难问题,促进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化、品牌化。
(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深化整镇推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挥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促进会等智库平台作用,推动乡村差异化发展。依托深圳文交所德化子平台,探索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农村“三级”市场,推动解决城市到乡村要素流动问题。完善县属国有企业流转闲置村集体资产新模式,抓好全国备案制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12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加快农村宅基地改革,继续推进“崇尚集约建房”县建设,实现新建农房全部“带图审批”,基本完成既有存量裸房整治。持续推进龙浔镇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加快龙门滩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支持乡镇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掘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激活农村原有活力动力。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赋能乡村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一清二整三美化”成果,深化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养护专项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45公里。建设环戴云山绿色经济产业带,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和主题特色村庄,培育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5个,市级乡村振兴整镇推进试点乡镇3个、实绩突出村3个、示范线1条。加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做精做亮村庄微景观,让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加强改进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承担事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等,有序推进清单制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在西南片5个乡镇、东部4个乡镇推广共商共享机制,持续提升“党建+”邻里中心,推动跨镇联建、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公共服务及时性、精准度和覆盖面。常态化推进移风易俗,倡导乡村文明新风。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加大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大气面源污染管控,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五年行动,持续开展浐溪尾厝上游水质提升攻坚,确保国、省控断面及水功能区水体改善、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深化危险废物专项整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河湖长制,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环境,实施水利项目20个。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蕉溪水厂输水工程前期和2个乡镇、12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持续完善水利风景区基础设施,争取涌口水库列入省级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争创云龙湖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强化有害生物防控,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松林改造1.1万亩,完成造林更新、幼林抚育1.6万亩,建设示范基地3000亩。做好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保护工作,加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推进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改革,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启动市级绿色矿山创建库入库工作。深化“林电互动”机制,打造全省“林电共建”标杆样板。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规范发展光伏发电。扎实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力争提速至“十四五”开工建设。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投入4.5亿元推进9个教育项目建设。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校聘顶岗教师现象。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推进课后服务提质扩面。持续推进“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智慧教育试点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织办好德化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抓好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精准关爱下一代。
提升医疗健康水平。优化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和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巩固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成果,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内涵建设。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强与深圳大学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等合作,加快县中医院综合楼、县医院城东院区感染楼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养结合,加强巡回医疗服务,抓好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深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升优生优育和普惠托育服务水平。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用好招工引才专项资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计划,持续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根治欠薪工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古洋保障性租赁住房和3个在建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建设,不断扩大租赁房源供给。稳步推进殡葬管理改革,抓好鹤仙山殡仪馆改造提升。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加快新陶瓷博物馆建设,提升完善县图书馆,拓展图书便民借阅点,改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持续开展“墟日文化车”“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壮大非遗传承队伍。完善城区体育健身场地布局,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举办第27届全民健身节、环云龙湖马拉松赛,深入开展百场万人体育活动,争创全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深化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快县科技馆建设,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网格服务管理“一张网”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化。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持底线思维,主动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深化双拥共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将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持续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勤勉为政,建设高效政府。深入开展“对标找差、强优补短”活动,坚持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一线工作法,雷厉风行、扎实苦干,确保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力争标杆指标上标顶、滞后指标晋档提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为民施政,建设务实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节用裕民,努力保障发展和民生急需,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畅通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提出诉求建议渠道,全力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各位代表!奋斗谱写新篇章,实干筑梦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加快打造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一图读懂 | 2023年,德化这么干!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