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德化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8-01-05 09:13 浏览量:

      2017年12月27日在德化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德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下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17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6.43亿元,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亿元,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126.2亿元,增长13%。

      (一)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工业大盘保持稳定。实现工业增加值97.9亿元,增长6.5%。陶瓷业稳中有进。开展“促进项目落地、帮扶企业发展”活动,成立经济指标预警研判协调小组,召开现场办公会6场、企业家座谈会8场、政银企对接会5场,解决企业难题72个, 县企业应急保障资金帮助32家企业周转资金2.35亿元。实施“五个引领”,制定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出台推动陶瓷产业跨越发展若干措施,设立“双创基金”、陶瓷发展基金,完成国家循环化改造投资1.56亿元、工业技改投资12.5亿元,兑现涉企资金1.39亿元;列入省市级龙头企业17家、省级两化融合项目6个,规下转规上工业企业9家,协发光洋获评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家、市级场外市场挂牌后备企业5家,华夏金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组织企业赴欧考察、参加高校研修班,举办工业设计名师讲堂、何朝宗杯陶瓷工业设计大赛、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等活动,冠福实业获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迪特国家设计平台成功落地;新增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阳光创艺获评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佳企业;新增省陶瓷艺术大师(名人)71人、大师工作室9个;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陶瓷产值228亿元,增长14.5%。矿产业企稳回升。推动矿山企业稳住生产、降本增效,实现规上矿山冶炼业产值35.9亿元,增长23.9%。水电业稳步发展。全县水电发电量8.86亿千瓦时;规上电力业产值8.2亿元,增长4.3%。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年支农支出4.99亿元。新增省科技特派员10名、市级以上家庭农(林)场示范场7家、合作社示范社13家。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9个,纳入市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单位10家。巩固提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棘胸蛙全营养粉片项目成功落地,与央视七套农业节目联合主办林下经济(棘胸蛙)产业发展论坛,江山美人茶庄园获评市休闲农业示范点,恋南山黄花远志花茶获评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十佳伴手礼,茶油奶奶有机山茶油获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福建百佳旅游美食伴手礼、入选金砖厦门会晤国宴用油。实现农业总产值20.6亿元,增长1.5%。

      第三产业更具活力。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10%。旅游方面,制定“一二三四”旅游业发展思路,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石牛山、九仙山等11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02亿元;举办九仙山禅舞文化节和以英山淮山、南埕桃花、美湖樟树、上涌梨花、大铭生姜、杨梅银杏等为主题的乡镇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世界瓷都·润养德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银瓶湖列入省级水利风景区,九仙山景区入选首批省级露营公园,桃仙溪生态旅游区获评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单位,洞上陶艺村荣获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县接待游客387.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85亿元。电商方面,完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新增全国淘宝村1个、省农村电商示范村10个,荣获阿里农产品电商销售50强县;主导制定的4项国家标准通过立项,《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规范 日用陶瓷》省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县十佳,连续四年获评中国电商百佳县,获网商指数、网商数据应用普及性、跨境电商“三个全省第一”,全县电商销售额达85.2亿元。房地产方面,商品房销售36.08万平方米、销售额24.5亿元,分别增长8.7%、26.8%。金融业方面,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0.32亿元、贷款余额189.39亿元,分别增长8.1%、17.6%,存贷比94.5%;不良贷款率全市县域最低。

      (二)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项目攻坚取得突破。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落实“周碰头、月调度、季会商”制度,召开协调会459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06个,突破征迁项目35个、提前开工项目26个、提前竣工项目22个;推行“四不两直”督查,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5亿元,增长10.5%。

      招商选资取得进展。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新引进项目47个、协议总投资76.62亿元,实际到资3.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000万美元;在谈项目39个,拟投资总额29.63亿元,其中大洲·瓷都影视文化特色小镇、上涌新型城镇化等12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顺利签约。

      要素保障取得成效。成立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争取土地、林地指标1100亩、1689亩,完成征地8765亩、拆迁房屋19.8万平方米、供地1500亩,建立争取上级资金通报考评制度,争取上级资金14.33亿元、政府债券资金6.01亿元。

      (三)城乡面貌持续改观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厦沙高速公路德化段建成通车,兴泉铁路德化段快速推进,德化至永泰嵩口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投入1.53亿元,抓好国省干线、通乡镇公路建设,提级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投入5.03亿元,实施35个市政提升工程,启动唐寨山森林公园提升、驾云亭公园扩建、凤池地下停车场建设,改造浔南路、浔阳路及城区人行道2.6万平方米,建成公共停车场5个,新增城市道路12.4公里,新建、改造水电气和污水管网268.3公里,新开通公交线路3条,生活垃圾实现城乡一体化处理,县城建成区扩大1.5平方公里达27.5平方公里,入围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评国家园林县城,蝉联国家卫生县城。

      生态环境日渐优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投入1.15亿元,实施小流域水质提升、重点流域整治,造林绿化1.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8万亩。投入2.4亿元,完成一批水利项目,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扎实推进,闽江防洪工程德化段全线完工,彭村水库即将下闸蓄水。完成节能减排、黄标车淘汰年度任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水质达标率100%,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美丽乡村日趋靓丽。投入7100万元,抓好15个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示范村、7个市级环境整治村、2个宜居示范村、2条景观带建设,改造石结构房屋2.1万平方米,打造潘祠-李溪片区和国宝-佛岭片区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特色花卉景观村7个,列入市级数字家庭示范村2个,新增省级传统村落14个,入围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个。葛坑村成为全省首批“乡村记忆档案”示范村。

      (四)改革开放持续拓展

      改革试点不断深入。推进统筹城乡“三三三”工程48项重点任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不动产登记全面开展。在全省率先设立河道检察官工作室、聘请律师作为“河长”法律顾问,成立全市首个生态检察工作室。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成立林权收储中心,林业碳汇在全省率先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线并交易成功,列入全国林地占补平衡扩大试点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扎实开展,佳美集团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顺美集团获评全国版权保护示范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完善权责事项1603项,完成县级权责清单融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互联网+陶瓷”列入省“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上涌镇列入省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乡镇。

      创新创业不断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新增市场主体4826家。启动陶瓷创意创新人才孵化集聚基地、陶瓷艺术创客集聚中心建设,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2个、省级科技创新项目3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科技型企业、众创空间等科技企业(平台)73家,授权专利726件、注册商标832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2件、“人名商标”8件。佳美集团陶瓷薄板烧成工艺荣获中国专利奖,“蕴玉”“戴云牌”获评第一批泉州老字号。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51家,自营出口18.04亿元,增长16%,获评省级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居全市首位。

      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参加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活动取得丰硕成果,32件德化陶瓷在法国汇流博物馆展览;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被央视等媒体竞相报道,出版《德化白瓷艺术作品集》,58件(套)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18件(套)德化白瓷入选金砖厦门会晤国礼瓷和国宴瓷,德化装饰用瓷成为金砖会议主会场一大亮点;成功举办“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国陶瓷行业技能竞赛、“收藏德化”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香港家庭用品展、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境内外知名展会,在广交会设立“世界陶瓷之都-中国德化”专区;“世界陶瓷之都”LOGO正式启用, 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五)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脱贫攻坚全面完成。落实领导挂钩、驻村帮扶等机制,投入1834万元,实施产业发展、社保兜底、光伏扶贫等脱贫工程,造福工程易地搬迁2958人、地质灾害搬迁99户332人,924户2645人实现脱贫、48个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成功摘帽。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建立500万元专项因病扶贫资金,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前一年实现和市定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

      民生保障不断健全。县财政民生支出22.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45元,增长7%。列入全省均衡性财力转移支付补助县。投入2亿元,推进26个教育项目,新增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学位3400个,中高考取得新进步,县职校入选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校,泉州工艺美院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县老年大学获评全国示范老年大学。投入3.1亿元,推进县医院医技楼、县第三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医改工作稳步开展,住院实际补偿比、政策范围内补偿比居全市前列,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全覆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通过省级评审;“全面两孩”政策深入实施。加大养老保障力度,完善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达96.8%,新建农村幸福院4所、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所。出台实施“救急难”,开展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发放各类困难救助135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513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12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586套, 进城务工人员安居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社会治理更加和谐。投入3500万元,抓好看守所迁建、城市安全信息系统、镇村平安视频监控等项目建设,司法人防、森林公安、龙浔法庭业务用房建成投用,“数字城管”平台正式运行,“餐桌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社会保持安定稳定,上半年群众安全感率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群众安全感率均居全市第一。

      其它事业协调发展。推进德化窑梅岭遗址项目建设,辽田尖山古窑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举办县第十一届运动会,2人入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启动德化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完成气象观测站整体迁建。出版《德化县地名志》,《德化年鉴(2016)》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一等奖。基本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1人入选“福建好人”榜,2人获评第五届泉州市道德模范。军民融合稳步推进,征兵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三连冠”。民族宗教、审计、广电、物价、科普、工青妇、慈善、残疾人、外事侨台、防震减灾等工作也取得新成效。

      (六)作风建设持续深入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扎实开展“抓落实、勇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主题实践活动,政府作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治县,深化府院联席机制,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8件、政协提案134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加强效能建设,创新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方式,县行政服务中心新业务用房建成投用,行政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上半年行政服务质量考评居全市第一。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德机构、驻德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来德创业务工人员和海内外乡亲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兴产业不强,新经济增长点不明显,财政增收困难,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压力较大;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较为薄弱,统筹城乡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三是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发展后劲略显乏力;四是民生事业存在短板,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五是效能建设、政风行风、服务水平、担当意识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强化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政府工作安排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掀起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热潮。我们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干快上,推动德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落脚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七大提升行动”,加快打造海丝路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瓷都。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自营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其它各项指标也作了相应安排。重点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转型升级,做大工业经济

      1.做强陶瓷主业。一要强化创新驱动。激发活力。实施陶瓷产业提升行动,召开陶瓷产业跨越发展大会,开展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制定年度目标任务,落实陶瓷产业跨越发展45条扶持措施,统筹使用1亿元陶瓷扶持资金,推广“科创贷”“新秀贷”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至2022年陶瓷产值达500亿元。紧密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强化“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科技项目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泉州工艺美院、县职校“陶瓷人才摇篮”作用,建立陶瓷创意创新人才孵化集聚基地,精准培育陶瓷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实行“名师带徒”“双导师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大师、企业家到国内外大学进修培训,鼓励陶艺工作者参评各级大师,培养善于传承创新的大师、新秀、工匠及上下游人才、企业家五支队伍。龙头带动。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争取列入省市级产业龙头企业15家,力争规下转规上企业10家以上,创建一批高新技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或到“新三板”、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提升设计。鼓励企业家、大师、新秀到境内外地区学习吸收先进设计理念,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展会,开展设计项目服务外包等活动。加强与知名设计机构合作,开展工业设计师培训班、工业设计名师讲堂,积极创建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开展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活动,举办版权创意大赛,争创德国红点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等荣誉。科技引领。对接实施“中国制造2025”“泉州制造2025”,支持本地企业研发适合我县陶瓷生产的机械设备,推广运用智能控制、3D打印、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推进“机器换工”“两化融合”。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亿元以上,推动企业节本增效。迈向高端。实施高端智造工程,争取联合九牧、小米等企业,打造“泛陶瓷”概念,支持企业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纳米陶瓷、军工陶瓷等高科技陶瓷,力促电器陶瓷、陶瓷加热器、陶瓷地漏等新产品转化为新产能。二要强化平台建设。启动城东四期古洋片区建设,完善城东二期、三期配套设施,加快城东四期中小企业创业园、龙浔中小企业园三期建设,引导企业“退城进园”,壮大园区经济。启动国际陶瓷艺术城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方案规划设计和安置房、道路施工;加快推进中国茶具城建设,尽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陶瓷专卖市场。推进新秀园建设,争取和世界陶艺大师创作基地合作,建成全国高端陶瓷创作平台。聘请陶瓷发展全产业链专业机构,组建德化县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建立全国陶瓷产业发展专家智库平台,打造“世界瓷都德化互联网+陶瓷公共服务平台”。三要强化品牌营销。实施商标强企工程,持续开展德化陶瓷参与品牌价值评价,借助“后金砖”效应,推动更多陶瓷企业自主创新,在日用、工艺陶瓷等传统领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企业品牌,提升区域影响力。力争“德化玉瓷”“德化窑瓷器”“德化白瓷”地理标志商标获准注册、“德化白瓷”列入中泰地理标志产品“3+3”互认互保产品。鼓励支持电商发展,深化传统企业与电商企业“手拉手”活动,推进4项国家陶瓷电子商务标准制定,联合一线平台开设德化馆,打造电商知名品牌。探索成立德化陶瓷鉴赏委员会,制定德化瓷收藏鉴赏标准,筹划德化瓷拍卖活动。组建大师经纪人队伍,鼓励到县外设立德化陶瓷品牌营销中心。继续举办“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开展中外陶瓷艺术家(德化)新丝路对话、“海丝情·陶瓷韵”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筹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国家举办德化陶瓷艺术巡展,鼓励大师参与国内行业技能竞赛及各类重大赛事,扩大世界陶瓷之都国际影响力。四要强化产权保护。以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申请专利,加强版权执法监管,坚决打击抄袭跟风、贴牌生产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取消侵权、贴牌陶瓷企业项目申请、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评先评优、参展办展的申报资格,激发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引导陶瓷企业自觉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建设,健全有奖举报失信违规行为制度,评选陶瓷行业“十佳诚信”企业。严格执行失信企业“红黄牌”“黑名单”制度,开展失信专项治理,健全完善失信警告惩戒措施,促进行业自律。

      2.推动矿业增效。开展矿产资源修编,加大矿山勘探和资源整合,鼓励矿山企业增储扩能,推动阳山、鑫阳、双旗山等主要矿山企业稳产增效,力促海峡水泥扩大产能,壮大以阳山矿区为主体的铁矿生产基地、以双旗山为龙头的金矿生产基地和以海峡水泥为重点的水泥生产基地。严格矿石外运监管,推进优势储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矿产附加值。加强矿山技改,推行绿色采选冶技术,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抓好双旗山溪柄尾矿库扩容工程,努力实现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

      3.培育新兴业态。落实赶超战略,推动总量扩张,围绕填补产业空白、延长产业链条,深化“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建立异地商会招商联络点,对接全国地方项目投融资平台,加快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光电信息等科技低碳效益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老、休闲娱乐、家政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跟踪日用玻璃制品产业、卓翼能源、普洛旺物流公司、乐陶医养康综合体、旅游文化街区等在谈项目,争取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性强的项目签约落地,力促美图铝业拓展市场、扩大生产,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二)坚持要素保障,发展全域旅游

      1.龙头引领,打造精品路线。实施全域旅游提升行动,集中力量打造品位高、吸引力强、知名度高的龙头景区和精品线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是以石牛山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东线山水生态旅游线。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快推进石牛山景区建设,上半年启动岱仙酒店扩建、景区游步道提级改造、玻璃观景台等项目建设,完成岱仙瀑布景区道路、石龙溪漂流上下码头主体工程;下半年启动石牛山主峰游客服务中心、岱仙溪竹筏漂流项目,完成岱仙瀑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商业街、悬崖栈道、石龙溪漂流道路等工程。推进大洲、潘祠李溪乡村游、龙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全面推动东半片生态旅游连片发展。二是以九仙山景区为核心的西线栖养度假旅游线。加快完善九仙山景区配套设施,上半年完成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建设,下半年完成九仙山大酒店和气象科普体验馆建设。加快完善沿线大龙湖等景区配套建设,实施云龙谷景区提升4A工程,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发展佛岭-国宝片区、涌溪水寨、丁荣银杏山庄等乡村游,创建大龙湖省级水利风景区,不断完善西线旅游产品体系。三是以城关为核心的中线陶瓷文化旅游线。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围绕“瓷景区+城休闲”定位,提升城区陶瓷文化品位。做好红旗瓷厂、屈斗宫、祖龙宫片区的整合、保护、开发,推进梅岭窑遗址、何朝宗纪念馆及盖德陶瓷文化古镇等传统陶瓷文化展示区建设。加快洞上陶艺村、瓷观音博物馆等现代陶瓷文创项目建设,打造提升顺美、协发光洋、安成、臻峰等陶瓷文化创意观光园,丰富陶瓷文化旅游产品。

      2.完善配套,提升接待能力。要让游客“住得下”。加快推进陆升、德商等酒店建设,鼓励发展精品酒店、乡村民宿、自驾车露营地,满足游客度假住宿需求。要让游客“吃得香”。编制德化美食地图,利用本地食材开发具有德化特色的原乡美食和主题盛宴,打造“原味德化”特色旅游餐饮品牌和农特产品伴手礼。要让游客“游得畅”。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依托交通主干线,拓宽改造东西半片旅游连接线,打造风景绿道、自驾车游线、自行车游线及旅游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景区及沿线旅游标识标牌,推进旅游智慧建设,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3.注重策划,塑造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策划,围绕推广“世界瓷都·润养德化”旅游品牌,着力把旅游打造成为德化的“第二张名片”。全方位、立体式谋划布局旅游宣传,为石牛山、九仙山等旅游龙头景区建成开放后的宣传做准备。继续鼓励乡镇举办各具特色的节事活动,为全县旅游发展聚集人气。组织参加国内各种旅游营销活动,积极拓展福厦泉等省内客源市场,扩大德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三)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位

      1.扩“面”。坚持外延拓展、内涵提升,实施城市品位提升行动,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西、朱紫-蕉溪片区控规,加快教育、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抓好城市策划和盖德片区城市设计,编制红旗瓷厂历史风貌区提升工程、浐溪两岸景观提升工程及盖德动车站和站前广场设计方案,以科学规划指导城市建设。二是扩大对外联通。抓紧德化城关至永泰嵩口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工作,配合做好泉南高速德化连接线提级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兴泉铁路德化段、纵四线德化三班大兴岭至永春界路段建设,逐步形成与福厦泉等中心城市、周边县区以及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便捷衔接的大交通网络。三是加快片区改造。全力推进红旗瓷厂、驾云亭、新寨、金交椅等片区改造,启动霞田文体园建设,抓好碧桂园、美伦·山景叠苑等14个楼盘开发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四是强化城市管理。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为抓手,加大通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本完成数字德化地理空间框架项目,让城市更智能化、数字化。加快水电气、污水管网建设,抓好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城区清洁楼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持续开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两违建筑等专项整治,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争取高分通过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

      2.联“线”。一是打造悠闲的风景线。持续实施城区绿化、夜景及陶瓷文化景观提升工程,优化高速出口至瓷都广场两侧及丁溪景观风貌,加大城区绿道、人行道改造建设,推进浐溪两岸沿线景观风貌提升,打造浐溪南岸休闲街、北岸城市形象展示窗。二是打造便捷的交通线。加快推进滨江南路、浔北东路、国道355线车碓岭至观音岐道路、城东纵二路、大洋片区内道路(纵十路、纵十一路、横十六路)、新寨一路等7条城市道路建设,抓好湖前、东大路片区等11条城区道路沥青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建设,构建网络化、便捷化的主干路网系统。

      3.布“点”。强化城区重要节点打造,通过合理布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建设更精致、通透、顺畅、整洁、美丽的“中国瓷都·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持续实施公园、道路、小区、单位绿化工程,抓好唐寨山森林公园提升和阳光、嘉裕、何朝宗等公园建设,提升城区绿化率。加快建设创意集团南侧、城东凤洋安置区、后所小学北侧等3处农贸市场,推进凤凰山市民广场、后所老人活动中心、丁溪文技校综合楼等建设,满足市民生活、休闲、娱乐需求。加快公交总站、城东综合停车场、凤池地下停车场、原浔中镇政府停车场、中医院旧址停车楼等建设,抓好八中人行桥、盛凤桥等桥梁建设,改善城区道路拥堵状况。

      (四)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1.发展绿色产业。实施乡村发展提升行动,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发展“三黑三黄三宝”等特色农林业,推进棘胸蛙、茶油、黑兔、淮山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广富硒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道畋、春秋农场、江山美人、英山淮山等休闲农业项目,推动石冻王健康产业园、下涌村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戴云山文化创意园、云中山生态农业园建设,打造田园综合体。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争取“三品一标”认证3个,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县供销电商大楼,打造全国供销总社电商区域运行中心,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好县储备粮轮换,确保粮食储备安全。

      2.加强生态建设。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森林资源管护网格化、全覆盖,做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实施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9.5万亩,抓好乡村生态景观林、森林生态景观提升、林分修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扎实开展林地占补平衡扩大试点,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8.4%。完成戴云山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推进水电站增效扩容,启动最小下泄流量核定及改造,加快闽江防洪工程德化段(二期)、浐溪水系河湖连通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争取2条以上流域列入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开展污染源普查,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涉重金属行业、扬尘等综合治理,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3.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推进盖德110千伏、龙门滩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农网升级改造,加快塔兜至龙门滩公路建设,提级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水土流失、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抓好涌溪下涌段河道治理和大云溪、蕉溪水质提升,打造“一河一景”。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实施宜居环境行动计划,推进“一清二整三美化”,打造潘祠-李溪片区和国宝-佛岭片区美丽乡村,抓好三班、水口小城镇建设,提升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水平。

      (五)坚持共建共享,补齐民生短板

      1.脱贫攻坚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已脱贫贫困户,保持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出台《强化社会救助机制巩固提升扶贫工作水平实施方案》,确保退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对新增贫困人口,采取“一户一策”,确保高质量高标准精准脱贫。

      2.社会保障方面。加强对灵活就业、创业项目的扶持,推动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全面实施平安家庭惠民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人均月补助水平,推进县社会福利中心迁建,盘活乡镇敬老院,建设一批农村幸福院、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以普通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加快石结构房屋和农村危房改造,抓好城东限价商品房和彭村水库等12处安置房建设,力争完成246套3.8万平方米进城务工安居工程。大力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的志愿服务和慈善救助活动。

      3.社会事业方面。实施社会民生提升行动,加快教育扩容提质,投入3.7亿元推进23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德化一中争创省示范性高中,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5所,完成泉州工艺美院陶瓷类生产性实训基地、职校工艺美术实训楼建设。做优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县医院医技楼、县第三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建设,建设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平台,有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和中医药特色服务,探索片区化执业的村卫生所服务模式,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桂祥图书馆规划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出版《德化县志(1988-2007)》,持续发展残疾人、老年人、留守儿童和妇女事业,统筹推进地震、民宗、档案、广电、外事侨台等工作。

      4.社会治理方面。深化“平安德化”创建,建立公共数据“云”平台,创新“互联网+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抓好看守所迁建,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设立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和世界瓷都人民调解中心。加强对食品、药品领域常态监管。完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全面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扎实推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坚持为民宗旨,建设满意政府

      1.强化务实高效。实施项目攻坚提升行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建功新时代,瓷都再出发”大讨论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在一线抓落实、解难题、促成效,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全年2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亿元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多证合一”,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深化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 24小时自助行政服务平台。加强效能建设,加大治庸治懒,强化结果运用,确保既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在县委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深化府院联席会议制度,严格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注重廉洁自律。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正“四风”,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坚持厉行节俭,严控“三公经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土地出让、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重任在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砥砺奋进,为打造海丝路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瓷都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