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德化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06-2015年)》的通知
时间:2012-07-25 15:18 浏览量:

    德政〔2007〕485号

    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化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06-201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由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复益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县人民政府联合编制的《德化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06-2015年)》已经县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福建省德化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0~2015年)

    内容提要

    2008年1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环保部)对2003年制定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进行了调整完善,发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与此同时,福建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在2017年将附件建成为生态省”的目标任务。

    早在2006年,德化县就曾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并启动了生态县建设的进程。通过过去若干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就:2005年,德化尚没有全国生态乡镇,到2009年,德化已有1个全国生态乡镇,以及4个省级、5个市级生态乡镇。生态县建设指标的达标率,也由2005年的25%提高到2009年的82%。

    此次建设标准的变动,意味着具体建设目标、路径的调整,同时也给了德化一个在建设中检查成绩、寻找差距的机会。对德化县而言,生态县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外在的“任务”,而是在当前面临各种瓶颈因素的环境下,努力突围实现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为顺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生态县建设,贯彻“规划现行”的理念,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邀请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复益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2006年版的《德化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全面修编。

    规划编制组在德化县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帮助下,经过详细的实地调研、资料搜集、分析汇总,并广泛征求了德化各方面的意见,根据国家环境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004〕109号)、《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环发〔2007〕195号)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编制完成规划初步方案。2011年3月,在德化县主持召开了《德化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0–2015年)》的评审会,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编制组又对规划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最终形成《德化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0–2015年)》的定稿。

    《德化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0–2015年)》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总则”

    阐述本规划的任务由来、规划的空间范围、生态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和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二章——“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本章通过详尽分析德化县的自然地理、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直接对比,总结了德化建设生态县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规划认为,德化建设生态县具备众多优势,例如,自然本地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建设起步早,环保领导组织有序,污染控制工作执行有力,等等。这些为德化生态县建设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基础性条件。但是也应当看到,德化当前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若处理不当,会对生态县建设形成巨大威胁。

    在所有制约因素中,较为突出的有两点。其一是产业结构的“锁定效应”。德化县历来以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而陶瓷业本身具有高能耗的特点,同时又会带来一定的粉尘污染。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德化在提升产业能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二,是快速城镇化后农村建设的难题。德化在过去20多年中一直奉行“小县大城关”的战略,人口快速向城关地区集聚,这对于集约利用土地、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劳动生产率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缺乏有效的流转平台,使农村地区的人口资源配置模式无法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而进行及时调整,造成居住分散、生产分散的格局。在此情况下,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必要的投入,显得日益衰败。因此,在未来的生态县建设过程中,必须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对策。

    第三章——“生态县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德化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全面建设“生态德化”目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内涵,以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依托,以提高资源生产力为导向,通过不断培育、宣传、普及、弘扬有德化自身特点的生态文化,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提高德化经济的运行质量,使德化的社会经济生活不断朝集约化、循环化、和谐化方向转型、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日趋和谐、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之目的。

    德化生态县建设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为: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易于操作。

    规划以2009年为基年,建设期限为2010-2015年,分为近期(2010-2011年)和远期(2012-2015年)两个阶段。

    其中,近期为攻坚建设期,建设目标为:到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标准,生态效益型经济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格局初现,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优化。在2011年年末之前,正式申请生态县验收。

    远期为巩固强化期,建设目标为:到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标准,并继续得到巩固。完成所有重点工程建设,生态效益型经济形成一定规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日趋优化。

    各项具体的建设任务如下:

    基本条件

    (一)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三)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全县80%的乡镇达到全国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建设指标体系

    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方面对德化生态建设状况进行考核,共22项考核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2011

    2015

    经济发展

    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6000

    8000

    11000

    2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0.9

    0.8

    0.7

    3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m3/万元

    ≤20

    19

    18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5

    0.7

    0.75

    4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60

    70

    75

    生态环境保护

    5

    森林覆盖率

    %

    ≥75

    77.3

    78

    6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20

    41

    42

    7

    空气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8

    水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且省控以上断面过境河流水质不降低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9

    噪声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10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gdp)

     

     

     

        化学需氧量(cod)

    <3.5

    1.9

    1.8

        二氧化硫(so2

    <4.5

    0.85

    0.8

    11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0

    85

    90

    工业用水重复率

    ≥80

    90

    92

    12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98

    98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90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100

    100

    13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12

    12.5

    13

    14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

    %

    ≥50

    90

    90

    15

    秸秆综合利用率

    %

    ≥95

    97

    98

    1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

    ≥95

    98.5

    99

    17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千克/公顷

    <250

    <230

    <200

    18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100

    19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95

    96

    97

    20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

    ≥3.5

    3.7

    4.0

    社会进步

    21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

    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

    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

    22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

    >95

    95

    97

    [page]

    第四章——“生态功能区划”

    按照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德化属闽东闽中中低山原生态区。根据区划要求,德化中部的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应以保护戴云山典型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以全面保护生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为宗旨;其他地域应以山地生态恢复、水源保护和可持续生态建设作为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工作重点。在全省生态功能区划体系中,德化包括了3个生态功能区,一是戴云山河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2301);二是莆-仙-永-德界山区河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2302);三是闽江中游山地生态恢复、水源保护与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2303)。

    规划在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基础上,根据德化各类生态功能和分布的集散状况,结合省生态功能区划中德化所属的生态功能定位,按区划原则,确定各生态区域的主导功能,并划分出10个生态功能小区。分别是:

    1)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生态旅游生态功能小区

    2)福建石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生态旅游生态功能小区

    3)德化城镇生态工业与视域景观生态功能小区

    4)德化中南部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

    5)德化东南部水源涵养和生态旅游生态功能小区

    6)德化中北部水源涵养和生态旅游生态功能小区

    7)德化中部区域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

    8)德化北部矿山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

    9)德化西部土壤侵蚀敏感环境生态恢复生态功能小区

    10)德化东部生态公益林和旅游环境生态功能小区

    第五章——“主要建设领域和重点任务”

    一、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通过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在县域内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

    (1)优化产业结构。到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2∶41,2015年争取逐步过渡到6∶51∶43。第三产业重要性显著增加,摆脱对陶瓷业的单一依赖;

    (2)积极发展第一产业:发掘、利用优势资源,适当集中土地,树立绿色品牌,发展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以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使生态农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提升。同时,开展林业多种经营,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3)做强做精第二产业:大力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进一步合理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控制产能的无限制扩张,提升品牌质量和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改降低综合能耗、水耗,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控制与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强力推进陶瓷业、矿业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4)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城镇建设与旅游业,近期以房地产业为先导,中远期以旅游业为重点,使之成为整合、拉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龙头,并形成德化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自然生态体系建设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一重山范围内公益林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森林的保护和建设。实施严格的营林监督制度,采取必要的封禁保护措施,优化树种结构。

    进一步极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形成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石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唐寨山省级森林公园、保护小区/保护点的德化自然保护区体系。

    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控制周边潜在污染源,在水源地附近设立即时水质监测点,提高对水源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大力推行生态农业,限用化肥农药。开展农村地区饮用水源地保护。

    开展矿山地区受损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流域小水电开发,恢复沿河植被。

    三、城乡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加快完善城市污水排放处理体系,新增污水收集管道,尽快提高纳管率;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在周边乡镇,采取灵活多变、低成本的方式集中处理生活污水。逐步关停对城区环境有影响的水煤气站,迁移至城区外围。

    实现工业及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基本无危险废物排放,按相关标准规范垃圾填埋场建设及运行。推行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控制垃圾源头产生量,提高循环再利用水平。特别加强陶瓷企业的生产管理,降低次品率,减少废弃陶瓷产生量。以相对集中的几个乡镇共同建设一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几个区域集中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场,统一处理区域内各乡镇产生的生活垃圾。

    大力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广合理施肥,减少化肥施用强度。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控制养殖业污染。提高农村人口聚居程度,因地制宜治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

    多渠道增加环保投资。以建立和疏通环境保护投资有效渠道为重点,巩固政府环保投入主体地位和引导作用,吸引社会环保投资,建立环境保护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利用德化县作为福建省多条河流上游水源地的地位,积极争取落实生态补偿资金,用于上游地区的环保投入,重点投入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以及水源地生态保护等领域。

    四、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结合迁移、改造城关不合理的产业布局,通过分析德化县城和周边地区的形态构建“一城八片”的空间结构,在主城区形成“一心四组团”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在中心城区建设过程中,着重抓好道路交通系统、公共绿地系统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倡导推广生态住宅。

    通过县、乡镇两级中心村体系建设,使德化农村人居环境从基础设施硬件水平、村落环境卫生品质和村容村貌三个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对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进行重点基础设施投入和村落改造,打造若干个县级和乡镇级中心村。对于人口大量迁移至城关和集镇地区的“空心村”,应结合新区建设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将空心村的宅基地和耕地逐步置换。

    五、生态文件建设

    结合德化实际情况,以建设“绿色瓷都”为号召,继承、发展和创建具有德化特色的生态文化。宏观上要使生态文化观念逐步融入决策行为、管理体制和社会风尚,微观上要引导人们在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上实现有效的转变。具体而言,应使各级领导和公众逐步树立明确的生态价值观,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意识;应引导企业树立全新的价值取向,在产品结构调整、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开发等方面,有所作为;应促使广大的农村地区走上生态农业之路。并在不断的实践、推进过程中,促进普及生态价值观念、环境伦理和积极健康生活模式,塑造出有德化特点的新型决策文化、消费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

    第六章 重点建设项目

    德化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分为七个板块:

    1)生态效益型工程;

    2)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程;

    3)重要生态区保护工程;

    4)重要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工程;

    5)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6)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7)生态安全保障和人口安全保障建设。

    第七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

    规划预计德化生态县建设投资总规模约94亿元,其中大部分将投向生态效益型工程。经费来源方面,将坚持“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方针,尽可能地将生态建设项目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创新投融资机制,尝试通过bot、项目融资、受益群体集资自筹等方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生态县建设能够为德化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经过生态县建设,未来,德化的经济产业结构有望得到重构,通过节能降耗和提升品牌质量,陶瓷业实现从量升到质变的深度转型;矿业的支持、服务功能逐步集聚,环境监管更为严格,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作为未来持久的经济增长点和整合拉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龙头,旅游业将持续而强劲地得到发展。在农村,通过土地置换流转,使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适当集中合理利用,广袤的山野乡村将成为生态农业和新森林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在强化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持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同时,一批生态农业园区和大规模林场相继出现,配合农林产品加工业,各类特色农林产品得以发挥其价值,挺进国内外市场;城关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延伸,城区面积有序扩大,企业向工业区集中,城关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盘活,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城郊高端房地产开发结构更趋合理,既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更有效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住房难问题”;结合城关环境综合治理,绿化、交通、噪音等棘手问题也迎刃而解,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总之,凭借悠久的陶瓷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德化不仅成为海峡西岸的一座美丽花园,更将成为一座环境良好、人居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绿色瓷都”。

    第八章 保障措施

    规划从法制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德化生态县建设顺利进行的各项政策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