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仓古瓷窑
时间:2009-10-27 16:48 浏览量:

      

      (碗坪仑古瓷址 图/陈仁杰)

      碗坪仑宋代古瓷窑,在县城西部盖德乡盖德村,距县城约7公里右侧的山坡上。窑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1966年2月普查发现,1976年6月9日至7月16日,由省、县、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组织发掘,揭露总面积87.25平方米。在第2层(上层)、第3层(下层)发现残窑基2处,出土各种瓷器和窑具共1700余件。

      上层窑头尾已被破坏,窑残长12米,宽2.60-2.80米.残高0.15-0.25米,窑壁用长方形砖砌成,两壁有残窑门5处,该层系青瓷与黑瓷共存的堆积,迭压在白瓷堆积之上,出土釉、黑釉和酱釉瓷器497件,产品有碗、盘、碟、钵、罐、壶、瓶,以碗、瓶为主,造型以瓶和军持为优。有迭烧、芒口覆烧、套烧、支烧和扣烧等方法。出土的生产工具27件,有垫圈、垫饼、垫柱、匣钵、筒形垫具、试片、磨钵和铁刀。在中部偏东的古瓷堆积层,出土了早至唐“开元通宝”,晚至南宋“建炎通宝”的14枚铜钱,根据瓷器的造型、纹饰、釉色和制法特征推断,该层为南宋的龙窑。

      下层发现一个窑头和近似半椭圆形的残窑基,残长约3.70米,身宽1.40米,残高约0.70米,窑头券顶已经倒塌,火腔、通火孔及窑壁保存尚好。出土的生产工具有垫托、托盘、垫柱、匣钵、支圈、垫圈、垫饼、钵模、小碟模、带把模具117件。瓷器产品均为白瓷器,有碗、盘、碟、洗、钵、壶、瓶、盅,粉盒的数量最多,质量最好。部份产品因火候差异呈青白或灰白,乃至牙黄。烧制方法以支烧为主。根据瓷器的造型、纹饰、制法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该层为北宋的龙窑。

      碗坪仑的产品,形式多样,坯体多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上釉技术主要采用蘸釉和荡釉兼用的方法。北宋器物的碗、盘、粉盒盘口特大,花纹富丽而注目。产品造型精致,圈足宽矮规整,胎质薄细,致密度高。釉色滋润,白里泛青。装饰方法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线条简洁粗放,流畅明快。纹饰以莲荷、牡丹、云水、蕉叶和缠枝花为主体,兼有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珠点、鱼、鸟等几十种,构图严谨,生动秀丽。南宋碗坪仑窑,改生产青瓷和黑瓷两大系统,除以碗、盘、钵、罐、壶等日用瓷外,还新生产了大量造型美观,形式多样的荷口花瓶和军持。这些产品质坚胎厚,圈足外敞,同类器形式变化多样,造型端庄持重,釉色青里闪灰,透明如镜,体现了南宋瓷器注重釉色的时代风格。器表多素面,花纹较前期显著减少,那种图案规整、线条粗放、丰富多彩的纹饰,已为少量划刻粗糙和模印的瘦长莲瓣纹、云水纹和弦纹所代替。新兴的用毛笔书写款识的方法,为后期瓷器装饰的多样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碗坪仑窑址出土的军持、粉盒和腹部凸印莲瓣纹的青白釉小花瓶产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发现。证实它是一个重要的外销瓷窑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